• 回复
  • 收藏

[已解决]立秋以后气温感觉又降低吗

nwd2vj5ae7   世界首富 楼主 5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洛阳
立秋以后气温感觉又降低吗
最佳答案
5 天前
立秋后是否感觉气温降低,主要取决于具体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以及当年的天气情况。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分析:

1. ‌节气与气候的关系‌

‌节气意义‌: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通常在8月7日或8日),标志着夏季向秋季过渡。但节气更多反映天文现象(太阳到达黄经135°),而非实际气温变化。

‌气候滞后性‌:北半球受海洋和陆地热惯性影响,气温变化通常比节气滞后约1-2个月。立秋后短期内(8月-9月初)可能仍有高温,尤其是南方地区。

2. ‌地域差异显著‌

‌北方地区‌:如华北、东北,立秋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早晚可能凉爽,但白天仍可能炎热(俗称“秋老虎”)。

‌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流域及以南,高温可能持续到9月甚至10月,因副热带高压控制,立秋后未必立即降温。

‌高原或沿海地区‌:受地形或海洋调节,降温可能更明显或更缓慢。

3. ‌天气系统影响‌

‌冷空气活动‌:若立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可能导致明显降温;反之,若副热带高压强势,则持续炎热。

‌降水因素‌:秋雨增多(如华西秋雨)可能带来湿冷感,体感温度下降。

4. ‌体感温度的错觉‌

‌湿度变化‌:立秋后空气湿度可能降低(尤其北方),干燥感让人误以为凉快,但实际气温未必大幅下降。

‌昼夜温差‌:早晚凉意更易被感知,但日间高温仍存在。

5. ‌2025年特殊情况‌

若该年受厄尔尼诺或拉尼娜影响,气候模式可能异常。例如,厄尔尼诺年夏季延长,立秋后降温可能延迟。

总结建议:

‌短期观察‌:立秋后1-2周内,北方局部地区或出现早晚凉意,但多数地区仍需防暑。

‌长期趋势‌:9月中下旬起,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步下降,但南方高温可能持续更久。

‌实时天气‌:建议关注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逐日预报,尤其是“秋老虎”预警。

‌举例‌:2023年立秋后,中国南方多地持续35℃以上高温,而东北部分地区已出现20℃以下气温,差异显著。因此,是否感觉降温需结合具体地点和时间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13)

大球   论坛守护神 5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   本楼为最佳答案   
立秋后是否感觉气温降低,主要取决于具体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以及当年的天气情况。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分析:

1. ‌节气与气候的关系‌

‌节气意义‌: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通常在8月7日或8日),标志着夏季向秋季过渡。但节气更多反映天文现象(太阳到达黄经135°),而非实际气温变化。

‌气候滞后性‌:北半球受海洋和陆地热惯性影响,气温变化通常比节气滞后约1-2个月。立秋后短期内(8月-9月初)可能仍有高温,尤其是南方地区。

2. ‌地域差异显著‌

‌北方地区‌:如华北、东北,立秋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早晚可能凉爽,但白天仍可能炎热(俗称“秋老虎”)。

‌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流域及以南,高温可能持续到9月甚至10月,因副热带高压控制,立秋后未必立即降温。

‌高原或沿海地区‌:受地形或海洋调节,降温可能更明显或更缓慢。

3. ‌天气系统影响‌

‌冷空气活动‌:若立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可能导致明显降温;反之,若副热带高压强势,则持续炎热。

‌降水因素‌:秋雨增多(如华西秋雨)可能带来湿冷感,体感温度下降。

4. ‌体感温度的错觉‌

‌湿度变化‌:立秋后空气湿度可能降低(尤其北方),干燥感让人误以为凉快,但实际气温未必大幅下降。

‌昼夜温差‌:早晚凉意更易被感知,但日间高温仍存在。

5. ‌2025年特殊情况‌

若该年受厄尔尼诺或拉尼娜影响,气候模式可能异常。例如,厄尔尼诺年夏季延长,立秋后降温可能延迟。

总结建议:

‌短期观察‌:立秋后1-2周内,北方局部地区或出现早晚凉意,但多数地区仍需防暑。

‌长期趋势‌:9月中下旬起,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步下降,但南方高温可能持续更久。

‌实时天气‌:建议关注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逐日预报,尤其是“秋老虎”预警。

‌举例‌:2023年立秋后,中国南方多地持续35℃以上高温,而东北部分地区已出现20℃以下气温,差异显著。因此,是否感觉降温需结合具体地点和时间判断。
[发帖际遇]: 神秘人对大球 说:“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会想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这在心理学叫“配套效应”。”大球 听后得到了2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Laoohau   发帖之星 5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四川成都
早晚凉快了
参与人数 1宝石 +2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2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2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八月桂花香1968   论坛首富 5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吉林长春
降低了的
参与人数 1宝石 +1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1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1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金字塔   世界首富 5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陕西
降低降低
[发帖际遇]: 神秘人对金字塔 说:“有人忙整整一年才能赚几万元钱,却因为懒得花几天,甚至几个小时打理一下自己已经拥有的财富,从而让辛辛苦苦赚来的金钱慢慢被通胀侵蚀,是不是很可惜。”金字塔 听后得到了2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东方百川   世界首富 5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无锡
还没开始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飒爽   论坛守护神 4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北京
‌立秋后气温是否降低因地区而异,整体趋势是逐渐转凉,但过程缓慢且可能伴随‌“秋老虎”‌现象‌。

北方地区

华北、东北等地早晚温差增大,夜晚渐显凉意,但白天仍可能炎热。

通常需1-2个月才能进入真正秋季 。 ‌

南方地区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高湿天气持续更久,可能到9月末甚至10月才转凉 。 ‌

沿海地区如青岛,立秋后湿度下降,闷热感缓解,但气温仍处高位(如2025年8月7日预报显示内陆最高34℃) 。 ‌

全国普遍现象

立秋后仍处“三伏天”,炎热可能持续,但早晚较凉爽,降水模式逐渐转变 。 ‌

气温下降幅度较小,需注意防暑降温 。 ‌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鱼羊鲜   论坛守护神 4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南京
立秋以后气温总体上有降低趋势,但并非立刻下降,不同地区降温情况也存在差异。具体如下:

• 北方地区:立秋后一到两周,早晚温差会逐渐增大,到8月底至9月初,天气会真正凉爽下来。如华北、东北等地,冷空气活动相对频繁,能较快赶走暑气。像2025年8月19日至22日的较强冷空气,就使北方部分地区降温剧烈,中东部气温创下立秋以来新低。

• 长江流域:高温可能会延续到9月中旬。因为立秋后副热带高压并未彻底南撤,尤其在华东地区8月下旬至9月上旬仍可能再度增强,易出现“秋老虎”天气。以南京为例,预计8月底副热带高压明显南退后,高温才会逐渐缓解,9月上旬配合降水过程,高温将有所减轻。

• 华南地区:由于纬度低,高温天气甚至可能持续到10月才能慢慢转凉。立秋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依然炎热,即便有降温,幅度也较小,整体气温仍较高。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喜大普奔   论坛守护神 4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立秋以后气温感觉明显降低了些

立秋后气温是否会降低,需结合节气特点和实际天气变化综合判断:

总体趋势立秋标志着秋季开始,但气温不会立即下降。由于三伏天尚未结束(今年末伏从8月9日开始),副热带高压仍控制我国中东部地区,导致高温持续。不过,早晚温差会逐渐增大,夜间凉意初显。

不同地区差异

北方地区(如华北、东北):立秋后1-2周,早晚能明显感到凉意,白天高温逐渐缓解,8月底至9月初可能迎来真正凉爽天气。

长江流域(江浙沪、川渝等地):高温可能延续至9月中旬,“秋老虎”威力较大,部分地区气温仍较高。

华南地区(广东、广西、福建等):受海洋性气候影响,高温持续时间更久,可能到10月甚至11月才转凉。

影响因素

冷空气活动:随着冷空气逐渐增强,若能有效驱散副热带高压,气温会明显下降。

降雨情况:“一场秋雨一场寒”,降雨可带走热量,加速降温,但降雨后湿度增加也可能短暂闷热。

温馨提示:立秋后早晚温差大,需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同时,饮食上可适当增加润燥食物,如梨、百合等,适应季节变化。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开心星开   论坛守护神 4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
立秋后气温是否会降低,并不能一概而论。它受到地域、当年气候特征(如是否有“秋老虎”)以及气象学标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虽然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开始,但这**并不等于气象学上的入秋**,暑热往往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下面这个表格汇总了立秋后气温变化的主要特点,希望能让你有个快速的了解:

| 方面                     | 关键信息                                                                 | 备注/示例                                                                 |

| :----------------------- | :----------------------------------------------------------------------- | :------------------------------------------------------------------------ |

| **立秋 ≠ 立即凉爽**        | 立秋是天文节气,不代表天气立刻转凉。                                 | 气象学入秋标准是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                        |

| **地域差异非常明显**       | 北方降温较早较快,南方降温晚且慢,华南尤其显著。                             | 北方如东北9月上旬、华北9月中旬;南方如华南可能持续到10月上旬。 |

| **"秋老虎"常见**         | 指立秋后短期回热天气,通常表现为持续35℃以上的高温。                           | 2025年因“晚立秋”及副热带高压影响,“秋老虎”可能较强。                |

| **2025年趋势参考**       | 预计高温天气会持续到9月份,南方部分地区高温可能持续更久。            | 2025年立秋为“母秋”,传统上有“母秋凶”的说法,预示立秋后高温持续较久。            |

🌤️ **详解立秋后的气温变化**

表格列出了主要特点,这里再补充一些细节:

*   **“秋老虎”的威力**:“秋老虎”是立秋后短期回热天气,通常表现为持续35℃以上的高温。这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再度增强,气流下沉增温,空气干燥、云量稀少,太阳辐射强烈。例如2021年8月20日(立秋后第十三天),上海出现了40℃的极端高温。**2025年**根据预测,由于“晚立秋”及“秋包伏”的气候特征,北方“秋老虎”可能较凶猛,南方高温可能持续更久,特别是江淮、江南等地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可能出现持续性高温。

*   **科学看待“早立秋”与“晚立秋”**:民间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但气象数据分析表明,这种传统说法更多是一种经验性的韵文表达,缺乏科学依据。天气变化受大气环流、海洋温度、副热带高压等多重因素影响。

🤒 **注意“秋老虎”的健康影响**

“秋老虎”期间,天气不仅热,还可能带来一些健康风险,需要格外注意:

*   **中暑风险仍在**:高温高湿环境易导致中暑。应避免在高温时段(如上午10时至下午4时)长时间户外活动,注意补水(建议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ml),并做好防晒。

*   **心脑血管疾病**:气温高且昼夜温差开始拉大,易诱发心梗、中风等急性事件。中老年人、肥胖人群、基础疾病患者更是高风险群体。

*   **呼吸道疾病**:昼夜温差增大,病毒活性增强。突然咳嗽、喉咙痛、打喷嚏的人可能增多。

*   **消化道问题**:高温环境下,人体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食用生冷食物。

🧥 **应对季节转换的生活建议**

为了更舒适地度过夏秋之交,你可以:

1.  **关注实时天气预报**:不要仅凭节气判断天气,及时了解最新的天气信息和预警。

2.  **采用“洋葱式”穿衣法**:便于根据一天中温度变化随时增减衣物,应对早晚温差。

3.  **科学饮食,不宜盲目“贴秋膘”**:现代人普遍不存在能量摄入不足的问题。应选择**优质蛋白**(如鱼类、禽肉、豆制品),多吃一些**健脾养胃、清热润燥的食物**(比如山药、莲子、绿豆、百合等),饮食清淡。

4.  **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尽早入睡、适当午休,有助于身体适应气候转变。

5.  **适度运动**: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瑜伽、八段锦等,避免在高温时段(11点至16点)进行户外剧烈运动。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应对立秋后的天气变化。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14

粉丝28

帖子47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