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已解决]美声称对华关税245%怎么算的?有多荒谬?

高通LTE技术   论坛守护神 2025-4-17 13:06:3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关税税率高达245%,这一数字引发了广泛争议。结合多方信息,其计算逻辑和背后的荒谬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245%关税的计算逻辑

1. 叠加多种关税类别

美国对华关税并非单一税率,而是通过叠加不同类别的关税实现高税率。例如,对注射器和针头等医疗用品,综合了以下多种关税:

- *基础税率:3.4%(适用于全球进口商品);

- 保护主义关税*:特朗普和拜登政府时期加征的7.5%-100%(如注射器此前已加征100%);

- 芬太尼税:特朗普新增的20%(针对特定商品);

- 对等关税:因中方反制而追加的125%(近期上调后的税率)。

累加后,部分商品的综合税率达到245%。

2. 特定商品的复合计算

以电动汽车为例,美方将25%的基础关税与100%的新增关税直接叠加,得出“综合税率245%”,而非国际通行的“从价税”计算方式(实际有效税率为125%)。这种算法被批评为“创造性发明”,违背WTO《海关估价协定》的透明性原则。

二、荒谬性与争议

1. 违反国际贸易规则

美国的复合税率算法在WTO框架下无先例,其叠加方式可能导致“无限加税”,形成贸易壁垒。例如,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采用直接相加方式(10%基础税+21%临时税=31%总税率),而非美式复杂换算。

2. 实际贸易影响有限

- 中国对美出口份额极低:2023年中国对美电动汽车出口量仅1.2万辆,占美国市场0.3%;即使加税,中国产品在美售价已比本土品牌高30%以上,实际需求有限。

- *美国本土依赖中国供应链:中国锂电池、光伏组件等产品在美国市场仍占主导地位(如光伏组件市占率45%),高关税反而推升美国能源转型成本(增加270亿美元)。

3. 政策混乱与自相矛盾

- 税率差异悬殊:不同商品税率混乱,如锂电池173%、智能手机20%、童书0%,而注射器高达245%。

- 豁免与加征反复:美方短期内频繁调整政策,例如4月10日加征125%“对等关税”,12日又豁免部分电子产品关税,导致企业无所适从。

4. 经济代价转嫁美国民众

高关税导致美国普通家庭年均多支出1274美元,制造业PMI指数下降4.3%,流失23.4万个就业岗位。而美国海关数据显示,实际征收的惩罚性关税仅占应征税额的6.3%,企业通过法律漏洞规避高税。

三、中方的回应与战略选择

1. 拒绝参与“数字游戏”

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美方将关税“工具化、武器化”已无经济意义,中方不会随其起舞,而是通过拓展“一带一路”市场和深化RCEP合作应对。2024年前5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128%。

2. 技术创新突破壁垒

中国在动力电池、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如全球63%的电池产能、78%的5G基站订单)正削弱关税的实际影响。

结论

245%的关税本质上是美国在技术竞争焦虑下的政治操弄,其计算方式违背经济规律,实际效果适得其反。这一政策不仅暴露了美国在全球化中的战略困境,也加速了中国产业升级与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进程。历史经验表明,技术封锁难以阻挡创新突破,合作共赢仍是国际贸易的必然方向。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苹苹   活跃之星 2025-4-17 13:10:0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南通
荒谬绝伦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nwd7pv29pk   活跃之星 2025-4-17 14:23:1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美东时间4月15日,白宫网站发布关于关键矿产和衍生品232调查的有关事实清单,提到因为中国针对美“对等关税”采取报复措施,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面临最高达245%的关税。据分析,该税率是由四重关税叠加形成:

- 基础关税:以电动车为例,原有关税率为3.4%(HS编码8703类)。

- 301条款关税:2024年8月拜登政府将中国电动车关税提升至100%。

- 芬太尼相关关税:2025年新增20%惩罚性关税。

- 对等关税:特朗普政府2025年加征的125%报复性关税。

其荒谬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 以偏概全:“245%关税”只是极个别产品的极端案例,如美国对中国卡车轮胎征收的反倾销税曾高达210%,但这类高关税仅针对特定商品,不能代表整体贸易情况。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约为19%,与“245%”相差甚远。

- 自身贸易壁垒更高:美国长期对农业、纺织品等行业实施高额补贴,并通过“购买美国货”法案限制外国竞争。例如,美国对进口蔗糖征收高达100%的关税,部分乳制品关税甚至超过300%。而中国对美商品的平均关税仅为7.5%,远低于美国的对华关税。

- 经济逻辑错误:美国智库研究表明,对华加征关税导致美国普通家庭年均多支出1300美元,推高了美国国内的通胀水平,也加剧了供应链危机。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不仅没有“遏制中国”,反而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受了巨大的代价。

- 政治操弄明显:美国妄图通过加征关税来遏制中国在高科技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发展,比如针对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中国具有领先优势的行业加征高关税,目的是维护自身的全球霸权地位和产业竞争力。这种做法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qsmol02   发帖之星 2025-4-17 16:46:0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武汉
美国近期宣称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税率高达245%,这一数字引发了广泛争议。结合多方信息,其计算逻辑和背后的荒谬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245%关税的计算逻辑

1. 叠加多种关税类别

美国对华关税并非单一税率,而是通过叠加不同类别的关税实现高税率。例如,对注射器和针头等医疗用品,综合了以下多种关税:

- *基础税率:3.4%(适用于全球进口商品);

- 保护主义关税*:特朗普和拜登政府时期加征的7.5%-100%(如注射器此前已加征100%);

- 芬太尼税:特朗普新增的20%(针对特定商品);

- 对等关税:因中方反制而追加的125%(近期上调后的税率)。

累加后,部分商品的综合税率达到245%。

2. 特定商品的复合计算

以电动汽车为例,美方将25%的基础关税与100%的新增关税直接叠加,得出“综合税率245%”,而非国际通行的“从价税”计算方式(实际有效税率为125%)。这种算法被批评为“创造性发明”,违背WTO《海关估价协定》的透明性原则。

二、荒谬性与争议

1. 违反国际贸易规则

美国的复合税率算法在WTO框架下无先例,其叠加方式可能导致“无限加税”,形成贸易壁垒。例如,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采用直接相加方式(10%基础税+21%临时税=31%总税率),而非美式复杂换算。

2. 实际贸易影响有限

- 中国对美出口份额极低:2023年中国对美电动汽车出口量仅1.2万辆,占美国市场0.3%;即使加税,中国产品在美售价已比本土品牌高30%以上,实际需求有限。

- *美国本土依赖中国供应链:中国锂电池、光伏组件等产品在美国市场仍占主导地位(如光伏组件市占率45%),高关税反而推升美国能源转型成本(增加270亿美元)。

3. 政策混乱与自相矛盾

- 税率差异悬殊:不同商品税率混乱,如锂电池173%、智能手机20%、童书0%,而注射器高达245%。

- 豁免与加征反复:美方短期内频繁调整政策,例如4月10日加征125%“对等关税”,12日又豁免部分电子产品关税,导致企业无所适从。

4. 经济代价转嫁美国民众

高关税导致美国普通家庭年均多支出1274美元,制造业PMI指数下降4.3%,流失23.4万个就业岗位。而美国海关数据显示,实际征收的惩罚性关税仅占应征税额的6.3%,企业通过法律漏洞规避高税。

三、中方的回应与战略选择

1. 拒绝参与“数字游戏”

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美方将关税“工具化、武器化”已无经济意义,中方不会随其起舞,而是通过拓展“一带一路”市场和深化RCEP合作应对。2024年前5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128%。

2. 技术创新突破壁垒

中国在动力电池、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如全球63%的电池产能、78%的5G基站订单)正削弱关税的实际影响。

结论

245%的关税本质上是美国在技术竞争焦虑下的政治操弄,其计算方式违背经济规律,实际效果适得其反。这一政策不仅暴露了美国在全球化中的战略困境,也加速了中国产业升级与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进程。历史经验表明,技术封锁难以阻挡创新突破,合作共赢仍是国际贸易的必然方向。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14

粉丝103

帖子13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