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已解决]真正去理财的人,有几个人愿意把钱放在银行的? ...

我心中你最重   活跃之星 楼主 3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真正去理财的人,有几个人愿意把钱放在银行的?
最佳答案
3 天前
有相当一部分理财者愿意把钱放在银行。据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联合蚂蚁集团研究院和蚂蚁理财智库2024年发布的《中国居民投资理财行为调研报告》显示,银行存款类资产仍是中国投资者资产配置组合的核心,主要投资产品中包括银行存款的居民占比维持在74%。

上海交通大学高金与嘉信理财联合发布的《中国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指数》报告也显示,新富人群(年收入在12.5万元至100万元之间、可投资资产在700万元以下的人群)在财富管理方面呈现出保守的趋势,超过八成的新富人群将自己的资产配置在风险较低的现金及定期存款和银行理财产品中。

由此可见,虽然理财方式多种多样,但银行凭借其安全性、稳定性等特点,仍然是很多理财者的重要选择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11)

nwd7pv29pk   世界首富 3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真正理财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愿意把钱放在银行‌,因为安全第一。
[发帖际遇]: 神秘人对nwd7pv29pk 说:“未来不管哪个领域,实际上都是最聪明的人加上机器;与人工智能的合作表现决定了薪酬,必须要和机器进行合作,而不是和他们对抗。”nwd7pv29pk 听后得到了1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1

使用道具 举报

鱼羊鲜   论坛守护神 3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南京   本楼为最佳答案   
有相当一部分理财者愿意把钱放在银行。据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联合蚂蚁集团研究院和蚂蚁理财智库2024年发布的《中国居民投资理财行为调研报告》显示,银行存款类资产仍是中国投资者资产配置组合的核心,主要投资产品中包括银行存款的居民占比维持在74%。

上海交通大学高金与嘉信理财联合发布的《中国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指数》报告也显示,新富人群(年收入在12.5万元至100万元之间、可投资资产在700万元以下的人群)在财富管理方面呈现出保守的趋势,超过八成的新富人群将自己的资产配置在风险较低的现金及定期存款和银行理财产品中。

由此可见,虽然理财方式多种多样,但银行凭借其安全性、稳定性等特点,仍然是很多理财者的重要选择之一。
参与人数 1宝石 +2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2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2

回复 支持 1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球   论坛守护神 3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
根据搜索结果,当前银行理财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低风险、低波动的理财产品仍吸引着大量保守型投资者;另一方面,好收益产品的吸引力有所下降,部分资金转向其他投资渠道。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银行理财仍为保守型投资者的主要选择

1. 投资者风险偏好普遍偏低

截至2023年6月,银行理财投资者中保守型(一级)和稳健型(二级)占比合计超过50%,且保守型投资者占比连续三年上升。这类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固收类产品,其底层资产以债券、银行存款为主,风险等级多为R1-R2。

- 数据佐证:2023年上半年,固收类理财产品占比达95.15%,现金及银行存款配置比例升至23.7%,为历史最高。

2. 市场波动后的防御性选择

2022年理财市场经历“破净潮”和赎回潮后,投资者对净值波动的容忍度降低。银行通过增配存款类资产、缩短产品期限等方式提升产品稳定性,迎合市场需求。例如,南京港等机构赎回高风险产品后转向保本型结构性存款。

二、好收益理财吸引力下降,资金分流现象显现

1. 收益下行趋势明显

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为3.39%,虽较2022年回升,但仍处于历史低位(2018-2021年收益率均高于4%)。部分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甚至跌破2%,逼近存款利率。

- 原因分析:债券市场收益率下降、存款利率下调及资产荒导致底层资产收益缩水。

2. 公募基金规模反超银行理财

截至2023年6月,公募基金规模达27.69万亿元,首次超过银行理财(25.34万亿元)。权益类产品破净率高(67.6%),加剧了投资者对高风险理财的回避。

三、特定群体的理财选择分化

1. 机构投资者的策略调整

企业客户(如南京港)更注重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偏好结构性存款等保本型产品。2024年其新购理财产品中,90%以上为保本型。

2. 高净值客户的多元化配置

部分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转向混合类、权益类资产或私募基金,以寻求更好收益。但此类产品在银行理财中占比不足5%,显示其吸引力有限。

四、银行理财的长期挑战与转型方向

1. “存款化”趋势的双刃剑

增配现金及银行存款虽能降低波动,但导致收益进一步下降,削弱竞争力。2023年理财规模较2022年末缩水2.31万亿元,部分资金流向存款或公募基金。

2. 产品创新与投资者教育需求

理财公司需拓展权益类资产投资能力,推出差异化产品(如FOF、量化策略),并通过封闭式产品延长资金久期。同时需引导投资者接受风险收益匹配的理念,打破“刚兑”预期。

结论

当前真正愿意将资金投入银行理财的人群以保守型个人投资者和机构为主,其核心诉求是“本金安全”而非“好收益”。但随着存款利率下行和理财收益持续低迷,未来可能出现以下分化:

- 保守型群体:继续依赖低风险理财,但需接受收益长期低位;

- 进取型群体:逐步转向公募基金、股票或其他高风险资产。

银行理财若无法在收益与风险间取得新平衡,可能面临更大规模的资金分流。
参与人数 2本月威望 +3 宝石 +6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小财神 + 3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6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nwd7pv29pk   世界首富 3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理财的人
参与人数 1宝石 +1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1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1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星云1842   论坛守护神 3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真正理财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愿意把钱放在银行‌,因为安全第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股市的震荡和理财产品的收益下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资金转移到银行理财产品中。与相关统计,自4月初全球股市震荡以来,每天有1000亿元资金涌入银行理财,头部平台网商银行的申购金额相比之前大幅增长了17.2%‌。

一、银行理财产品的优势

‌1、安全性高‌:银行存款受到《存款保险》保护,只要不超过最高赔付金额50万元,资金都是安全的。相比之下,理财产品虽然收益较高,但存在一定的风险‌。

‌2、灵活性好‌:银行存款可以随时取出使用,且没有手续费。而一些理财产品在大额提现时可能会受到限制,并且可能产生手续费‌。

‌3、服务全面‌:银行提供存款、取款、转账、咨询等全面服务,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二、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

目前,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相对较低。例如,工商银行的最新定期存款利率如下:

3个月定期:1.05%

6个月定期:1.15%

1年定期:1.35%

2年定期:1.45%

3年定期:1.9%‌3。

这些利率相对较低,但考虑到安全性和灵活性,仍然吸引了不少理财者选择银行理财产品。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发帖际遇]: 曾国藩对星云1842 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星云1842 听后得到了1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飒爽   论坛守护神 3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北京
‌真正去理财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愿意把钱放在银行‌。尽管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产品如余额宝等受到了广泛欢迎,但银行依然是一个重要的理财选择。以下是几个主要原因:

‌安全性‌:银行存款受到《存款保险》保护,只要存款不超过50万元,资金都是安全的。相比之下,虽然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没有出现过亏损,但其作为理财产品,存在一定的风险‌。

‌灵活性‌:银行存款的灵活性更高。用户可以随时取出资金,且不收取手续费。而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在提取大额资金时可能会受到限制,并且可能产生手续费‌。

‌服务质量和网点分布‌:银行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包括存款、取款、转账、咨询等,且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能得到专业的解答。相比之下,余额宝等服务相对单一‌。

‌市场利率变化‌:近年来,随着市场利率下行,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率逐渐降低,而银行存款利率相对稳定,这使得更多人选择将资金存入银行‌。

‌贷款需求‌:对于需要贷款的人来说,银行存款可以提供更好的银行流水记录,有助于获得更高的贷款额度。而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在这方面不如银行存款方便‌。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高通LTE技术   论坛守护神 3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当前银行理财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低风险、低波动的理财产品仍吸引着大量保守型投资者;另一方面,好收益产品的吸引力有所下降,部分资金转向其他投资渠道。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银行理财仍为保守型投资者的主要选择

1. 投资者风险偏好普遍偏低

截至2023年6月,银行理财投资者中保守型(一级)和稳健型(二级)占比合计超过50%,且保守型投资者占比连续三年上升。这类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固收类产品,其底层资产以债券、银行存款为主,风险等级多为R1-R2。

- 数据佐证:2023年上半年,固收类理财产品占比达95.15%,现金及银行存款配置比例升至23.7%,为历史最高。

2. 市场波动后的防御性选择

2022年理财市场经历“破净潮”和赎回潮后,投资者对净值波动的容忍度降低。银行通过增配存款类资产、缩短产品期限等方式提升产品稳定性,迎合市场需求。例如,南京港等机构赎回高风险产品后转向保本型结构性存款。

二、好收益理财吸引力下降,资金分流现象显现

1. 收益下行趋势明显

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为3.39%,虽较2022年回升,但仍处于历史低位(2018-2021年收益率均高于4%)。部分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甚至跌破2%,逼近存款利率。

- 原因分析:债券市场收益率下降、存款利率下调及资产荒导致底层资产收益缩水。

2. 公募基金规模反超银行理财

截至2023年6月,公募基金规模达27.69万亿元,首次超过银行理财(25.34万亿元)。权益类产品破净率高(67.6%),加剧了投资者对高风险理财的回避。

三、特定群体的理财选择分化

1. 机构投资者的策略调整

企业客户(如南京港)更注重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偏好结构性存款等保本型产品。2024年其新购理财产品中,90%以上为保本型。

2. 高净值客户的多元化配置

部分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转向混合类、权益类资产或私募基金,以寻求更好收益。但此类产品在银行理财中占比不足5%,显示其吸引力有限。

四、银行理财的长期挑战与转型方向

1. “存款化”趋势的双刃剑

增配现金及银行存款虽能降低波动,但导致收益进一步下降,削弱竞争力。2023年理财规模较2022年末缩水2.31万亿元,部分资金流向存款或公募基金。

2. 产品创新与投资者教育需求

理财公司需拓展权益类资产投资能力,推出差异化产品(如FOF、量化策略),并通过封闭式产品延长资金久期。同时需引导投资者接受风险收益匹配的理念,打破“刚兑”预期。

结论

当前真正愿意将资金投入银行理财的人群以保守型个人投资者和机构为主,其核心诉求是“本金安全”而非“好收益”。但随着存款利率下行和理财收益持续低迷,未来可能出现以下分化:

- 保守型群体:继续依赖低风险理财,但需接受收益长期低位;

- 进取型群体:逐步转向公募基金、股票或其他高风险资产。

银行理财若无法在收益与风险间取得新平衡,可能面临更大规模的资金分流。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喜大普奔   论坛守护神 3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北石家庄
银行存款利息收益跑不过通胀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qsmol02   发帖之星 3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武汉
当前真正愿意将资金投入银行理财的人群以保守型个人投资者和机构为主,其核心诉求是“本金安全”而非“好收益”。但随着存款利率下行和理财收益持续低迷,未来可能出现以下分化:

- 保守型群体:继续依赖低风险理财,但需接受收益长期低位;

- 进取型群体:逐步转向公募基金、股票或其他高风险资产。

银行理财若无法在收益与风险间取得新平衡,可能面临更大规模的资金分流。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163

粉丝500

帖子7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