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已解决]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龙的传人585   金融大鳄 楼主 4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平顶山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最佳答案
4 天前
电信诈骗是一种常见的犯罪形式,涉及多种手段和策略。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帮助您和您的家人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1. 个人信息保护

妥善保管个人信息:避免在非必要情况下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职务等重要信息。

不保存敏感信息:不在手机中保存身份证照片或号码,避免使用不明链接和Wi-Fi,以防钓鱼陷阱。

2. 不出租出售“两卡”

避免出售或出租:不要出售、转让、出租、分租、出借或购买银行卡、支付账户(如微信、支付宝等),以免为不法分子提供作案工具。

及时举报:若发现有人出售或出租“两卡”,应立即向公安机关举报。

3. 加强账户安全管理

设置复杂密码:为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设置复杂程度较高的密码。

避免共享账户信息:不在其他任何网站上设置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

不透露验证码:不向任何人透露或转发短信验证码及其他形式的动态密码。

4. 提高金融安全意识

关注金融知识:通过媒体报道和网络曝光的诈骗案件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法。

学习金融知识:提高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

5. 培养良好支付习惯

核实转账请求:接到熟人通过短信、微信、微博、QQ、邮件、语音等形式发送的转账请求时,通过电话核实确认。

多方求证:陌生人或长期失联的“熟人”要求汇款时,保持谨慎多方求证,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银行、电信运营商等机构咨询。

选择安全支付方式:具有移动支付习惯的消费者应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支付产品,并下载安装正版应用软件。

6. 下载和使用国家反诈APP

主动下载:下载并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如遇可疑情况,及时联系老师或相关工作人员。

通过上述措施,您可以大大降低遭遇电信诈骗的风险。记住,保持警惕和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段是防范电信诈骗的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11)

喜大普奔   论坛守护神 4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北石家庄   本楼为最佳答案   
电信诈骗是一种常见的犯罪形式,涉及多种手段和策略。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帮助您和您的家人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1. 个人信息保护

妥善保管个人信息:避免在非必要情况下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职务等重要信息。

不保存敏感信息:不在手机中保存身份证照片或号码,避免使用不明链接和Wi-Fi,以防钓鱼陷阱。

2. 不出租出售“两卡”

避免出售或出租:不要出售、转让、出租、分租、出借或购买银行卡、支付账户(如微信、支付宝等),以免为不法分子提供作案工具。

及时举报:若发现有人出售或出租“两卡”,应立即向公安机关举报。

3. 加强账户安全管理

设置复杂密码:为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设置复杂程度较高的密码。

避免共享账户信息:不在其他任何网站上设置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

不透露验证码:不向任何人透露或转发短信验证码及其他形式的动态密码。

4. 提高金融安全意识

关注金融知识:通过媒体报道和网络曝光的诈骗案件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法。

学习金融知识:提高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

5. 培养良好支付习惯

核实转账请求:接到熟人通过短信、微信、微博、QQ、邮件、语音等形式发送的转账请求时,通过电话核实确认。

多方求证:陌生人或长期失联的“熟人”要求汇款时,保持谨慎多方求证,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银行、电信运营商等机构咨询。

选择安全支付方式:具有移动支付习惯的消费者应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支付产品,并下载安装正版应用软件。

6. 下载和使用国家反诈APP

主动下载:下载并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如遇可疑情况,及时联系老师或相关工作人员。

通过上述措施,您可以大大降低遭遇电信诈骗的风险。记住,保持警惕和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段是防范电信诈骗的关键。
参与人数 1宝石 +1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1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1

回复 支持 1

使用道具 举报

nwd325q7q   论坛守护神 4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辽宁鞍山
提高警惕,防范诈骗:
Screenshot_20250329_060439_com.baidu.searchbox_edit_240188829518557.jpg Screenshot_20250329_060447_com.baidu.searchbox_edit_240259627795109.jpg Screenshot_20250329_060452_com.baidu.searchbox_edit_240304736374268.jpg Screenshot_20250329_060500_com.baidu.searchbox_edit_240354793643011.jpg Screenshot_20250329_060505_com.baidu.searchbox_edit_240402735864879.jpg Screenshot_20250329_060513_com.baidu.searchbox_edit_240456567795079.jpg Screenshot_20250329_060547_com.baidu.searchbox_edit_240493697272677.jpg
参与人数 2本月威望 +3 宝石 +5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小财神 + 2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5

回复 支持 1

使用道具 举报

nwd7pv29pk   世界首富 4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防范电信诈骗
参与人数 1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3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球   论坛守护神 4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
防范电信诈骗需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并掌握实用的应对技巧。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

一、常见诈骗类型识别

1. 冒充公检法诈骗

- 谎称涉嫌犯罪、账户异常,要求转账到“安全账户”。

应对:公检法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索要银行卡信息。

2. 虚假中奖/投资诈骗

- 以“中奖”“高收益理财”为诱饵,诱导支付手续费或投资。

应对:不轻信“天上掉馅饼”,核实官方渠道。

3. 冒充熟人/领导诈骗

- 通过盗取社交账号或伪造身份,以紧急借钱、转账为由行骗。

应对:直接电话或视频确认对方身份。

4. 网购退款诈骗

- 谎称商品质量问题需退款,诱导点击钓鱼链接或提供验证码。

应对:通过官方平台操作,不透露短信验证码。

二、个人信息保护

1. 不随意泄露信息

- 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绝不透露给陌生人。

2. 谨慎处理快递单/账单

- 销毁带有个人信息的快递面单或文件。

3. 避免公共WiFi敏感操作

- 不在公共网络下登录网银或输入密码。

三、日常防范措施

1. 不轻信陌生来电/短信

- 对“+00”开头的境外电话、未知链接保持警惕。

2. 核实身份

- 接到“客服”“银行”电话时,主动拨打官方电话确认。

3. 不点击不明链接

- 短信中的短链接可能是钓鱼网站,诱导输入账户信息。

4. 开启手机拦截功能

- 使用手机自带或第三方软件拦截骚扰电话和诈骗短信。

四、技术手段辅助

1. 安装反诈APP

- 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和风险查询功能。

2. 设置转账延迟到账

- 银行或支付平台可设置24小时延迟到账,留出追回时间。

3. 定期检查账户安全

- 修改密码、关闭免密支付,检查账户异常交易。

五、心理防范

1. 保持冷静,拒绝恐慌

- 诈骗分子常利用恐惧心理(如“账户冻结”“涉嫌违法”)施压,需冷静核实。

2. 勿贪小利

- 警惕“低风险高回报”投资、免费领礼品等诱惑。

六、遭遇诈骗后的应对

1. 立即报警**

- 拨打110或反诈专线96110,提供对方账户、通话记录等证据。

2. 冻结账户**

- 联系银行或支付平台冻结被骗资金。

3. 保留证据*

- 截图通话记录、短信、转账记录等,协助警方调查。

---

七、重点人群提醒

老年人:多与子女沟通,勿轻信“保健品”“养老投资”骗局。

学生:警惕“兼职刷单”“校园贷”等陷阱,拒绝预付押金。

企业财务人员:严格执行转账审批制度,核实汇款信息。

八、法律法规与举报渠道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规定:组织、参与诈骗将面临刑事处罚。

举报途径:

- 电话:公安部举报中心 12377

- 网站:www.12321.cn(网络不良信息举报)

总结:防范电信诈骗的核心是“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遇到可疑情况多核实、多求助。通过提升安全意识、善用技术工具,可大幅降低受骗风险。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发帖际遇]: 凯文·凯利对大球 说:“你最重要的任务,是摆脱那些你不必做的事情。” 大球 听后得到了1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鱼羊鲜   论坛守护神 4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南京
防范电信诈骗需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警惕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保护个人信息

• 不随意在不可信的网站、APP或线下场所填写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

• 妥善处理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如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避免被他人窃取。

谨慎对待各类信息

• 对于来路不明的电话和短信,要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对方所说的内容,尤其是涉及到资金、中奖、司法案件等重要事项。

• 对于自称是银行、客服、公检法等机构的人员,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其身份,如拨打官方客服电话,切勿直接拨打对方提供的号码。

• 不要轻易点击短信、邮件、即时通讯工具中发送的陌生链接,以防进入钓鱼网站,导致信息泄露或遭受诈骗。

提高支付安全意识

• 网上支付时,要确认支付页面的网址是正规的,避免在不安全的页面输入银行卡信息。

• 定期查看银行账户和交易记录,及时发现异常交易并及时采取措施。

增强社交防范意识

• 在社交平台上,不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轻易向对方透露个人信息和财务状况。

• 对于涉及资金往来的请求,要通过电话、见面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防止被冒充熟人的骗子诈骗。

学习反诈知识

• 关注官方的反诈宣传信息,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反诈能力。

• 向家人、朋友传播反诈知识,共同增强防范意识。

如果不幸遭遇电信诈骗,要及时保留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通话录音等,并立即拨打110报警。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ziliao   世界首富 4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学习完成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飒爽   论坛守护神 4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北京
电信诈骗犯罪案件高发的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如何防范:

大量个人信息遭泄露、甚至被买卖,成为犯罪分子筛选潜在行骗对象的重要手段;

部分地方的工商登记机关、银行机构对申请注册公司、开立银行账户行为把关不严;

行政监管、行政处罚缺位,导致部分一般违法行为发展为犯罪;

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同时导致网络电信诈骗行为查处、打击困难;

犯罪分子依靠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

被害人因自身贪念、心理承受能力差、识别能力差等弱点,易陷入犯罪分子精心设计好的圈套。

结合以上犯罪特点、原因和审判经验,总结出以下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对策及建议,一起来看看这份“反诈宝典”吧!

01

妥善保管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泄露、贩卖等现象突出已成为诈骗犯罪黑色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许多电信网络诈骗方式都以获取被害人隐私信息为先决条件和必经步骤,因此,大家要把好个人信息保护的第一道关口,从源头杜绝隐私外泄对于避免财产损失至关重要。

应对方法

① 要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在非必要情况下,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职务等重要信息。不将身份证照片或号码保存在手机中。

② 要保管好个人账户信息。在相关网站输入账号、手机号码、查询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前要谨慎核实域名真实性,不点击可疑链接,不连接来历不明的无线网络,不扫描非正规渠道获取的二维码,谨防钓鱼陷阱。

02

绝不出租出售“两卡

千万不要认为没有直接参与诈骗行为就不算犯罪。在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诈骗行为的情况下,仍出售银行卡、手机卡,为他人提供便利,就涉嫌构成违法犯罪,情节严重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应对方法

大家要保持警惕,不轻信他人,不贪图小利,绝不出售、转让、出租、分租、出借或者购买银行卡、支付账户(微信、支付宝等),以免给不法分子提供“作案工具”。否则,5年内将会被暂停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还会在个人征信上留下污点,影响贷款办理等业务。

若发现出售、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卡等犯罪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03

加强账户安全管理

一些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反映出部分人员银行账户管理存在明显漏洞,因此,提高银行账户安全性,给自己的账户上好“锁”,是风险防范的关键一环。

应对方法

① 为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设置复杂程度较高的密码;

② 不在其他任何网站上设置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

③ 不向任何人透露或转发短信验证码及其他形式的动态密码。

此外,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近期印发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同一个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户,开立多个Ⅰ类户的,需进行清理;暂停涉案账户开户人名下所有账户的业务,经公安机关认定的用于开展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涉案账户,要中止业务往来等。上述规定从银行支付端设置防线,各位员工应积极配合银行执行相关规定,保障自身财产安全权益免受侵害。

04

提高金融安全意识

被害人金融知识不足或风险意识薄弱是多数电信网络诈骗最终得逞的直接原因,因此,提高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是大家防骗避损的核心应对之策。

特别是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的被害人群更加广泛,逐渐从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群体向中青年、高学历、高收入人士蔓延,加强金融知识学习已成为每一位群众的必修课。

应对方法

① 大家应密切关注媒体报道和网络曝光的诈骗案件,了解近期出现的作案手法,并提醒家人亲友提高警惕。

② 对电信运营商通过短信推送的安全提示信息,以及公安机关通过网站、公众号不定期发布的风险防范要点,应认真研读并牢记。

另外,银行利用各渠道开展的金融知识宣教活动系统性、针对性强,对资金安全保护大有裨益,大家应当予以关注。

05

培养良好支付习惯

电信网络诈骗尽管无孔不入且真假难辨,但只要大家时刻保持警惕,养成良好支付习惯,把控住对外转账汇款的最后一道关口,仍可有效避免资金损失。

应对方法

① 接到熟人通过短信、微信、微博、QQ、邮件、语音等形式发送的转账请求,或询问银行卡、网银密码等重要信息时,要通过电话核实确认;

② 陌生人或长期失联的“熟人”要求汇款时,须保持谨慎多方求证,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银行、电信运营商等机构咨询;

③ 如确需向对方转账,应尽量选择次日到账方式并于事后再次核实,如有异常及时申请撤销;

④ 具有移动支付习惯的消费者应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支付产品,并下载安装正版应用软件;

⑤ 避免在与移动支付软件绑定的银行卡中存放过多资金以便分散和锁定风险。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高通LTE技术   论坛守护神 4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黄冈
电信诈骗犯罪案件高发的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如何防范:

大量个人信息遭泄露、甚至被买卖,成为犯罪分子筛选潜在行骗对象的重要手段;

部分地方的工商登记机关、银行机构对申请注册公司、开立银行账户行为把关不严;

行政监管、行政处罚缺位,导致部分一般违法行为发展为犯罪;

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同时导致网络电信诈骗行为查处、打击困难;

犯罪分子依靠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

被害人因自身贪念、心理承受能力差、识别能力差等弱点,易陷入犯罪分子精心设计好的圈套。

结合以上犯罪特点、原因和审判经验,总结出以下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对策及建议,一起来看看这份“反诈宝典”吧!

01

妥善保管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泄露、贩卖等现象突出已成为诈骗犯罪黑色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许多电信网络诈骗方式都以获取被害人隐私信息为先决条件和必经步骤,因此,大家要把好个人信息保护的第一道关口,从源头杜绝隐私外泄对于避免财产损失至关重要。

应对方法

① 要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在非必要情况下,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职务等重要信息。不将身份证照片或号码保存在手机中。

② 要保管好个人账户信息。在相关网站输入账号、手机号码、查询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前要谨慎核实域名真实性,不点击可疑链接,不连接来历不明的无线网络,不扫描非正规渠道获取的二维码,谨防钓鱼陷阱。

02

绝不出租出售“两卡

千万不要认为没有直接参与诈骗行为就不算犯罪。在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诈骗行为的情况下,仍出售银行卡、手机卡,为他人提供便利,就涉嫌构成违法犯罪,情节严重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应对方法

大家要保持警惕,不轻信他人,不贪图小利,绝不出售、转让、出租、分租、出借或者购买银行卡、支付账户(微信、支付宝等),以免给不法分子提供“作案工具”。否则,5年内将会被暂停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还会在个人征信上留下污点,影响贷款办理等业务。

若发现出售、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卡等犯罪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03

加强账户安全管理

一些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反映出部分人员银行账户管理存在明显漏洞,因此,提高银行账户安全性,给自己的账户上好“锁”,是风险防范的关键一环。

应对方法

① 为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设置复杂程度较高的密码;

② 不在其他任何网站上设置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

③ 不向任何人透露或转发短信验证码及其他形式的动态密码。

此外,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近期印发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同一个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户,开立多个Ⅰ类户的,需进行清理;暂停涉案账户开户人名下所有账户的业务,经公安机关认定的用于开展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涉案账户,要中止业务往来等。上述规定从银行支付端设置防线,各位员工应积极配合银行执行相关规定,保障自身财产安全权益免受侵害。

04

提高金融安全意识

被害人金融知识不足或风险意识薄弱是多数电信网络诈骗最终得逞的直接原因,因此,提高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是大家防骗避损的核心应对之策。

特别是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的被害人群更加广泛,逐渐从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群体向中青年、高学历、高收入人士蔓延,加强金融知识学习已成为每一位群众的必修课。

应对方法

① 大家应密切关注媒体报道和网络曝光的诈骗案件,了解近期出现的作案手法,并提醒家人亲友提高警惕。

② 对电信运营商通过短信推送的安全提示信息,以及公安机关通过网站、公众号不定期发布的风险防范要点,应认真研读并牢记。

另外,银行利用各渠道开展的金融知识宣教活动系统性、针对性强,对资金安全保护大有裨益,大家应当予以关注。

05

培养良好支付习惯

电信网络诈骗尽管无孔不入且真假难辨,但只要大家时刻保持警惕,养成良好支付习惯,把控住对外转账汇款的最后一道关口,仍可有效避免资金损失。

应对方法

① 接到熟人通过短信、微信、微博、QQ、邮件、语音等形式发送的转账请求,或询问银行卡、网银密码等重要信息时,要通过电话核实确认;

② 陌生人或长期失联的“熟人”要求汇款时,须保持谨慎多方求证,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银行、电信运营商等机构咨询;

③ 如确需向对方转账,应尽量选择次日到账方式并于事后再次核实,如有异常及时申请撤销;

④ 具有移动支付习惯的消费者应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支付产品,并下载安装正版应用软件;

⑤ 避免在与移动支付软件绑定的银行卡中存放过多资金以便分散和锁定风险。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苹苹   活跃之星 4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南通
太可恶了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5

粉丝15

帖子1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