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晨读】迷茫困惑的时候,读一读《最是诗经慰人心》一次活动中, ...

富甲一方   发帖之星 楼主 2024-6-4 06:18:0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西上饶
【晨读】迷茫困惑的时候,读一读《最是诗经慰人心》

一次活动中,有记者问作家李蕾。

“为什么现代人还要读《诗经》?”

李蕾说:“任何一本经典,都不是只讲遥远的事、只讲别人家的事,《诗经》里有现代人的感情、生活细节和困扰。”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国文化的“根”,记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百态。

虽然距今千年,但书中人也和现代人一样,在生活、工作、情感方面遭遇着数不清的苦闷与烦忧。

可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们都能旷达超脱,坦然应对,将不如意化作笑谈,把颠簸生活过出尘埃落定的安稳。

深受触动的李蕾,将《诗经》中的这种自愈精神,写进了新书《最是诗经慰人心》。

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

“一首诗,也许你读它、背它的时候不会有特别深刻的感受。但是在某一个不经意的时刻,它突然会从记忆的深处浮现,跟你的生命经验产生连接。”

你此刻的迷茫,在千年前已有人共鸣。

你所遭遇的一切困顿,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1

当你求之不得时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上至70岁老人,下至5岁孩童,相信很多人能将这几句诗随口背诵。

《关雎》是《诗经》305篇中的第一篇,讲的是君子追求淑女的故事。

春光甚好,美丽的河畔沙洲上,一对对雎鸠鸟恩爱依偎,相鸣相和。

此情此景,被远处的男子看在眼中,他也暗暗生出美好心愿:想和那位在岸边勤劳采摘荇菜的娴静女子共度余生。

只可惜,相思很近,爱恋太远。

从春天到秋天,男子热情主动地一心奔赴,但始终没有收到女子的回应。

男子辗转反侧,日日煎熬。

纵使如此,他也不曾贸然破坏女子的平静,更没有强迫对方答应。

男子发乎情止乎礼,只是在心里默默设想和心上人一起“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幸福画面,而后,继续静静地等待着。

“表达爱恋的时候谨慎又克制,化解惆怅的方式积极又乐观。”

在《最是诗经慰人心》一书中,李蕾将男子在求而不得时表现出的美好姿态,归结为这是人类伟大的智慧:“一个叫作‘等待’,一个叫作‘希望’”。

生而为人,欲念缠身,活在世上的很多人,都在拼命追求自己所没有的东西。

小时候,我们求的是玩具棒棒糖。

长大后,念的是体面工作,宽敞房子和贴心伴侣。

只不过年龄越大,越明白:这世间之事不能总随人意,事与愿违是寻常,求之不得是常态。

既然,聚散无常,得失难量,从来都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

又何必为命中无缘的过客,无能为力的往事,做无谓的较劲和纠缠。

凡事只要努力过就不必惋惜,认真争取过就无须遗憾。

作家安意如说:“放手之后,没了一叶障目,倒可能柳暗花明。”

人不强留,事不强求。

得不到的,都是不属于你的风景,最后留下的,才是最该尽力一活的滚烫人生。

2

当你沉溺坏情绪时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邶风·泉水》中,那个卫国贵族女子,正被愁绪折磨得苦不堪言。

远嫁许国多年,她没有一日不遥望故土,不惦念父母。

这日,她找来一同嫁到卫国的姐妹们,倾诉思乡之情。

大家追忆起当年出嫁见闻,还煞有介事地规划着回家的路线。

只可惜,现实中的卫国女子因政治婚姻被禁锢,有生之年再无可能回归故土。

那些规划路线的举动,不过是她为缓解乡愁编织的一场梦罢了。

既然回家没了盼头,心中的郁结又难以承受,女子决定不再任由负面情绪吞噬自己。

她要“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到广阔的天地间去放松身心。

在《最是诗经慰人心》中,李蕾解读到这里,建议我们向卫国女子学习。

有时候遇到眼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摆脱不了的困境,不要困在其中,不要永远沉溺,去散散心,世界这么大,去看一看,也许就可以更好地面对了。

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不如意事。

任何时候,我们不要与负面情绪过多痴缠,即便心有不甘,也要学会抽身而退,给情绪开辟释放的通道。

烦闷时,找一块清静地,看天听鸟,倦了和青草共梦;

愤怒时,走十里自在路,信马由缰,追风逐日白云飞;

低落时,读一卷逍遥书,神思飞越,在心中修篱种菊。

当情绪风暴化作微风,消逝得无影无踪,我们自然能从容招架生活,找寻到幸福的出路。

3

当有人不理解你时

亦舒说:“每个人逗留在人世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苦乐亦绝然不同。”

所以无论你做什么,误解和成见总会如影随形。

真正有智慧的人,从不浪费时间为自己申辩。

《王风·黍离》一篇中,那位在周朝为官的大夫对此深有感触。

一次,他外出办事路过旧都镐京。

镐京破败,全然没有做都城时的繁华,就连万间宫阙都荡然无存,只余一片青青农田。

大夫为国势衰微,暗自垂泪。

此时同行官员里,有人面露同情:“你这是想起镐京昔日的辉煌,感到忧愁吧。”

当然,也有人不知他心中悲凉,投来异样眼神:“就是块农田地,有什么值得你哭?”

这位大夫本想将心中翻滚的家国之思、故土之悲解释一二,但转念一想,便不再言语。

正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颗粒度,是不一样的。

就好比,面对离离黍苗,他看的是家园破败,叹的是世事变迁;而在别人眼中,那不过是一片普通的庄稼地。

隔着认知差的解释,不过是一场鸡同鸭讲的无效交流。

年轻的时候,我们一遭遇他人误解,恨不得自辩千百遍,捧红心给对方看。

但正如《后会无期》中说的:“你不用对每个过客负责,也不用对每个路人说教。”

与其做无谓的口舌之争,为难了别人,疲惫了自己。

倒不如,在懂你的人群中散步,留出更多精力过好余生。

4

当外界声音太喧闹时

最近看到一个词语,叫“精神不受力”。

说的是,一种面对纷扰不被左右心神,遭遇杂音不被打乱节奏的洒脱状态。

在李蕾看来,《邶风·柏舟》中的女子,正是一个“精神不受力”的人。

外人眼中,女子的婚姻相当幸福。

而她,却因夫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轻视,深感不快。

她不愿隐忍,向夫家表达不满。

结果没换来应有的尊重,反被七大姑八大姨批评。

她们指责女子矫情,婚姻中的女人们想要过好日子,哪个不是任人揉搓,委曲求全。

女子不肯苟同,回娘家求助,谁知又遭长兄小弟的训斥。

他们说女子就该低低头,退一步,这样才算贤妻良母。

无人支持,无路可退,一时间女子陷入两难境地。

但她依旧坚定地表示: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qiān)也。”

她要主宰自己的命运,无论旁人怎么评论,不管困难多少,也不会改变原则。

李蕾在书中解读时认为,女子超前的精神状态,给无数在嘈杂声音里活得兵荒马乱的人们,指出了明路。

时代喧嚣,各种噪音汇成刺耳声浪劈头盖脸涌来,混沌了多少人的心,令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声音。

然而,别人的审视指点,可以参考,却不必在意,因为并不构成万分之一的你。

外面的闲言碎语,可以聆听,却不能盲听,不然受折磨的只会是自己。

当一个人内核稳定,心性不乱,才会身居闹市不惧浮尘,置身喧嚣不怕是非。

节奏不乱,专心走路,你定能打好自己的拍子,过好自己的日子。

5

当你纠结抱怨时

《世说新语》里,一个叫李充的人,一天到晚哀叹怀才不遇。

一日,上司问他:“要不你去管理一个只有百里的地方吧?”

李充顿时脸红脖子粗:“看来,我的北门之叹被您听到了。”

他口中的北门,便出自《邶风·北门》。

在诗中,一位小官员每天走出宫门,就满腹牢骚。

“我的生活太艰难了!”

职场上,他像拉磨的驴,日复一日在堆积如山的工作间打转。

回到家,他不是被家人嫌弃俸禄寥寥,就是被埋怨陪伴时间太少。

要知道他在宫里任职,是很多人羡慕的“成功人士”。

但抛开光鲜身份,他却是个每天一睁眼就和柴米油盐较劲,为人情世故烦忧的普通人。

李蕾在《最是诗经慰人心》中感叹:“这就是中年人的生活!处处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疲倦。”

是呀,人到中年,泥沙俱下。

既要费心机做好工作,半个不字不说;又要赔笑脸安抚妻儿,一点疲惫不露。

但日子是甜是苦,却全在你我的一念之间。

正如《淮南子》里所云:“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

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哪怕内心的委屈早已泛滥成河,坚强的你我也不过低头抱怨几声,而后咬牙继续往前冲。

就像诗里的小官员,仰天长叹后,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地走向工作岗位。

李蕾称赞道:“这就是中年人的‘算了’!是妥协之余的自慰,是懂事地崩溃,沉默地痛哭之后,一切如常。”

一个人最大的成熟,莫过于此。

遇事不怨,受挫不弃,出走半生再归来,仍能一言不发接受生活赠予的所有不如意。

6

当你感到岁月无常时

《郑风·萚兮》是《诗经》里一个很特别的篇章。

它很简短,只有两段四句,但讨论的话题却很宏大:

“生命这么短暂,令人无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缓解愁绪?”

面对沉重的生死大事,再怎么讨论,再如何焦虑,也无法阻挡它降临的脚步。

不如趁着现在,你我手拉手,齐欢唱,用人间烟火气淡化命运轮回带来的悲凉。

这便是诗中给出的解决方案。

李蕾对此十分赞同,并在《最是诗经慰人心》中写道:

“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我们发明了一个词,叫作‘态度’……生命是会流逝的,叶子是会掉下来的,它们都一去不回头,而且无法改变。那怎么办呢?唯有改变我们对待它的态度。”

不由想起一句话:“对抗生命的流逝,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生活变得更丰富更充实。”

人们总是行色匆匆奔向前方,找寻遥不可及的生命真相。

殊不知,人生的诗意未必全在他乡,眼前庸碌的日常里,也可能暗藏对抗残酷命运的良方。

饿了饱餐一顿,困了倒头就睡,醒着和身边人去旷野吹夏日的风……

别执着远方,别沉迷幻想。

要在生活细枝末节里,爱具体的人,做具体的事。

当内心的褶皱被一一熨平,那些想不通、看不透的生与死,就能在俗世烟火的氤氲中渐渐浮现答案。

有网友说:“读《诗经》,就像年少时的子弹,成年后正中眉心。儿时不懂的道理,在有了一定阅历后,突然找到了共鸣。”

求而不得的男子,困囿于情绪的女子,被噪声裹挟的妇人,遭996捆绑的小职员……

无论是2500年前的先人,还是当下的你我。

在探寻生活这道难解谜题时,同样经历过悲苦和无助。

如果你也心有困惑,活得茫然,请跟随作家李蕾一起走进《诗经》的世界。

当你开始翻开《最是诗经慰人心》,从这本书中得到疗愈和慰藉,就会发现,那些曾经深深折磨你的人和事,其实不值一提。

你现在所遇到的一切苦、难、烦,到最后都能慢慢释怀、想开看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3)

w7kk37vchhhl   大富翁 2024-6-4 07:15:1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西
迷茫困惑
参与人数 1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3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家中信   论坛守护神 2024-6-4 08:12:5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岁月不留痕迹
参与人数 1宝石 +2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2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2

[发帖际遇]: 星云大师对家中信 说:“世界上什么都可能辜负我们,唯有因果是不会辜负我们的。人可以改变天意,但不能改变天理。”家中信 听后得到了1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西班老牙   世界首富 2024-6-4 08:17:3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看报读书
参与人数 1宝石 +1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1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1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501

粉丝403

帖子6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