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人在饥饿的时候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了会有很多个烦恼。在保证身体 ...

sunfujin   活跃之星 楼主 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北石家庄
人在饥饿的时候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了会有很多个烦恼。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要尽量少吃,因为少吃少生欲,欲少了,烦恼就少了,智慧就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9)

nwd7pv29pk   论坛守护神 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人在饥饿的时候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了会有很多个烦恼。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

人在饥饿时主要面临生存需求,而饱食后则会产生更多发展层面的烦恼。这种转变体现了‌主次矛盾相互转化‌的哲学原理:当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原本次要的发展问题会上升为主要矛盾。 ‌‌

具体表现

饥饿时,人体能量需求占据主导,注意力集中于解决生存问题(如寻找食物、缓解饥饿感),此时其他烦恼(如情感、社交等)会被暂时压制。 ‌‌

饱食后,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大脑开始处理未被关注的潜在问题,如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等,这些复杂问题往往比单纯的饥饿感更易引发焦虑。 ‌‌

健康建议

‌控制进食量‌:采用七分饱原则,即胃部未完全充满但已产生满足感时停止进食。可通过细嚼慢咽、饭前喝汤等方式减少摄入量。 ‌‌

‌调整进食结构‌:多摄入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减少低纤维干食(如饼干)的摄入,这样更容易产生饱腹感且热量更低。 ‌‌

‌保持规律饮食‌:两餐间隔4-6小时,避免过量进食或暴饮暴食。 ‌‌

这种转变提醒我们:在满足基本需求后,应关注身心健康平衡,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过度思考带来的压力。 ‌‌
参与人数 1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3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高通LTE技术   论坛守护神 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黄冈
这一观点‌部分正确‌,但需结合科学依据和平衡理念综合看待。

核心逻辑的合理性

生理层面:饥饿时,身体需求集中于生存本能(如觅食),其他问题暂时被抑制;饱腹后,代谢、激素等变化可能影响情绪和认知功能 。 ‌

哲学角度:体现了矛盾主次转化规律,生存问题解决后,发展需求成为主要矛盾 。 ‌

饿肚子的时候只有一个烦恼,不饿肚子的时候有N个烦恼,何道理?

支持依据:

减少热量摄入(如七分饱)可能降低炎症因子、改善代谢健康,从而间接减少生理性烦恼 。 ‌

过度饮食可能导致昏沉、消化不良等不适,影响心理状态 。 ‌

需谨慎之处:

"少吃"需以营养均衡为前提,极端节食可能引发健康风险。

烦恼来源多元,饮食控制并非唯一解决方案 。 ‌

更全面的建议

饮食管理:采用"七分饱"原则,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 。 ‌

心态调整:通过冥想、运动等方式缓解压力,而非仅依赖饮食控制 。 ‌

平衡需求:区分生存与发展阶段的矛盾,设定优先级 。 ‌
参与人数 1宝石 +2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2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2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nwdlakc3j   世界首富 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西太原
健康生活
参与人数 1宝石 +1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1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1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家中信   论坛守护神 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吃饱了烦恼多主要源于心理层面的过度思考、欲望膨胀和缺乏生活节奏感,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四类心理因素:

精神“饥饿感”与无意义焦虑

当物质条件满足后,原本用于生存的精力转向内心需求,如自我认可、完美主义、社交比较等,导致无谓的精神消耗和焦虑。

过度欲望与知足缺失

欲望无限膨胀,难以满足时产生焦虑;而物质充裕后,对更多物质、地位的追求反而加剧心理负担,形成“吃饱了撑的”循环。

闲散焦虑与注意力分散

丰裕生活带来更多闲暇时间,若缺乏有意义的活动规划,易产生杂念和空虚感,导致注意力分散和烦恼增加。

社会比较与攀比心理

吃饱后接触更多社交场景,容易不自觉与他人比较,产生自卑、嫉妒等负面情绪,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

建议 :通过设定生活目标、培养兴趣爱好、保持适度社交等方式平衡物质与精神需求,避免陷入无谓的比较和焦虑中。
[发帖际遇]: 爱默生对家中信 说:“肤浅者相信运气,强者相信因果。” 家中信 听后得到了1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星云1842   论坛守护神 2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新疆克拉玛依
这种说法在养生哲学和部分医学观点中具有一定合理性,但需结合科学依据辩证看待:

一、核心观点的合理性

1、生理层面‌:适度控制饮食(七分饱)可减轻肠胃负担,降低"三高"等代谢性疾病风险‌。间歇性进食研究显示,减少热量摄入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如降低血清素、提升多巴胺)改善性欲和情绪‌。

‌2、心理层面‌:欲望与烦恼的关联性被多篇文献提及,认为过度饱食易引发攀比、焦虑等心理问题‌。道家"寡欲"思想与《孟子》"养心莫过于寡欲"的论述均支持减少欲望可提升精神境界‌。

二、需注意的边界条件

1、健康前提‌:必须保证营养均衡,盲目节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或免疫力下降‌。

2、特殊人群(如孕妇、糖尿病患者)需遵医嘱调整饮食‌。

3、科学依据局限:少食可使"智慧"提升,属于主观体验,缺乏量化研究支持‌。

三、实践建议

‌1、饮食控制‌:采用"七分饱+营养搭配"模式,避免极端节食或暴饮暴食‌。

‌2、欲望管理‌:通过冥想、运动等方式转移对物质的过度关注‌。

‌3、作息配合‌:结合早睡、适度运动等综合养生手段‌。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球   论坛守护神 2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
可以看看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鱼羊鲜   论坛守护神 2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南京
你这段话说得特别通透!“少吃少生欲”确实是种很清醒的生活态度,把物质需求简化后,人反而能更专注于内心,少了很多因欲望滋生的纠结。不过“尽量少吃”还是要建立在“营养够、身体舒服”的基础上,毕竟健康才是一切的前提~ 你平时会特意控制饮食量吗?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qsmol02   发帖之星 1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在满足基本需求后,应关注身心健康平衡,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过度思考带来的压力。 ‌‌
[发帖际遇]: 丘吉尔对qsmol02 说:“成功根本没有秘诀,如果有的话,就只有两个:一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二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请回过头来再照着第一个秘诀去做。 ”qsmol02 听后得到了2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ww504   金融寡头 2 分钟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镇江
人在饥饿的时候只有一个烦恼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6

粉丝93

帖子100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