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普通人的财富密码——积累和复利

无懈可击   论坛守护神 楼主 昨天 15:2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北京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喜欢存钱的。现在看来,我们中国的劳苦大众不论是为了应对危机,还是热衷储蓄带来的快感,都在无形中输对了理财的首位密码——积累。

接下来公布一组调查数据。

美国的调查统计数据:

●56%的人没有为自己存一笔“应急钱”。

●46%的人给自己准备的“退休金”低于10000美元。

这说明,美国大部分人是没有理财准备的。

中国的调查统计数据:

●59%的家庭正在或者曾经进行投资理财。

●18%的家庭从未进行投资理财,但未来半年会考虑进行投资理财。

●23%的家庭拒绝理财。

●在有理财经历的家庭中,45% 的家庭的理财行为未有明确的目标,随机性较强,21% 的家庭有比较明确的理财目标,15% 的家庭已将理财视为生活的乐趣。

貌似从以上的数据调查中,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感到些许欣慰,但近些年的事实却好像不那么乐观。原因是由于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受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开始不那么注重储蓄,把活在当下当成人生信条,而不是活在未来。

“爱她就带她去xxx”“七夕节,要送她xxx”“现在谁结婚没有xxxxxxx”“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xxx”等等一系列的流行广告语充斥着鼓动年轻人消费的味道,商业资本已经瞄准每一个节假日,瞄准每一个不同的消费群体。就在刚才,我那年迈的母亲像我展示(炫耀)着她刚买的八马长寿碗,说拿那碗吃饭会长寿(无语)。

我们想完成原始积累的计划太难实现了,感觉我们无时不刻在充当着各种韭菜,被人收割。

我们该醒悟了!越是如此,我们越应该无比重视财富的积累,避免踏入一个个消费的陷阱。我们要明白,有坚实的财富积累才是我们面对不确定未来的勇气之源,而不是用血汗钱买的那一堆看似有用实则无用的商品。

其实还是那个原因,我们大多数人不懂得积累的“威力”。依然是那道应用题:把10万块存到银行,年利率10%,存30年,最终能得到多少钱?

我觉得很多人无法准确回答最后的答案,身边回答最多的就是30万到40万,最高70万。

其实最终的答案是175万左右。

惊讶吗?一定特别惊讶。我当时看得到这个答案后,好像天灵盖被雷击一样,突然发现——我该学习了!认知不够害死人啊!原来积累+复利威力竟然如此之大!原来保证收益稳定+竟然这么简单!(可现在也不是那么简单了,因为对手是消费主意)

关于积累,作家李笑来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去外地办一张银行卡,记下卡号,立马扔掉。然后定期往里边打定量的钱,坚持打,不要多想,就当这个账户不存在(就当给自己捐款了)。若干年之后,你一定会感激你这个举动。

这个方法不可谓不妙。有的时候,我们自己还真的需要骗骗自己,给自己留下一笔“保命钱”。值得大家借鉴。

除了储蓄积累复利之外,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用输出型爱好打造自己的“睡后收入”,就是我们睡着了,我们的财富还在不断增长,而不能永远依靠出卖时间出卖生命来换取金钱,必须给自己打造一孔长流泉,永不枯竭。

在这里举个例子——当年明月。对,也就是《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这本书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火了很多年。其实刚参加工作的当年明月当年只是一个领固定工资的体制内人员,也就是拿时间与生命换取酬劳的那种。可他不甘平凡,利用自己的历史学专业学识,用诙谐轻快的文字趣味横生地把明朝的历史写了一遍,读者看完均呼酣畅淋漓,意犹未尽。最终导致多年畅销(现在貌似依然畅销),这部书的版税已是天文数字,够当年明月活好几辈子了。现在他不论醒着还是睡着,银行卡的数字依然不断翻滚。

这个例子,一定能让大家明白“睡后收入”的含义。猫有猫道,鼠有鼠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两把刷子,学习积累展示吧!希望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能醒悟,都能拥有“睡后收入”。

说完“睡后收入”,再说说它的敌人“睡后支出”。当代人可能不一定都有“睡后收入”,但一般都有“睡后支出”,也就是银行贷款、APP分期付款等,我们睡着后,银行账户依然在不断支出。看到这段,估计好多读者心在滴血,不进反出。好的贷款,在一定程度可以缓解企业、个人的资金压力,原本是一个好的东西。可现在很多隐形的贷款,变成了隐形的“割肉机”,每次“割”你一点点,甚至你都没感觉到疼(零拔毛的公鸡不疼,可拔着拔着,鸡就秃了)。资本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让我们提前享受世界,最后带走我们那一地痛苦的鸡毛。据说学习财经类知识的人是不会贷款买房买车的!

最后,再说说正确花钱,对,你没看错,是——正确花钱。为什么说正确花钱呢?因为我发现很多人不会花钱。该花的钱犹犹豫豫,譬如买书,一本可能带来无限生机的好书,标价58元,觉得贵,不买!可一杯某品牌可能导致你肥胖三高的奶茶28元,一天能买好几杯。你是不是这样?

所以,有的东西价值远远大于价格,一本58块的书中一个观点使你改变,使你进步,你就赚大了!这钱啊,必须花,狠狠花!有些东西价格远大于价值,可能只是为了满足你的面子,你的虚荣心,那就大可不必花了。

有时,我们也要活在当下,看清楚,是有时。

这里借用一段李笑来《七年就是一辈子》中的话:

“也不要告诉自己:“为了存下钱,就要拼命省钱。”靠省钱发财明显是不可能的 —— 如果你的赚钱速度低于平均水准的话。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固化,都与个体的赚钱速度有直接关系,而不是与节俭程度有关系。在赚钱速度很快的人中也有非常节俭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靠节俭致富的。而且,这个建议不仅会引发负面情绪,还会直接给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 —— 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会得到负面影响。”

“该花就要花,有的时候就要活在当下 —— 注意,只是“有的时候” —— 更多的时候要活在未来 。40 岁之前不富有,爱吃麦当劳、肯德基的人,哪怕有一天真的中了彩票,也会痛苦地发现自己其实还是觉得垃圾食品更好吃。人的年纪越大,赚到的钱对生活质量的改善越小,这是事实。 年轻的时候,确实应该适当地享受人生,甚至应该有意培养一些高质量的生活习惯。”

财富的把握,需要技巧,技巧的形成,只能在现实中不断磨炼。关键还是得更新我们的大脑系统,不能只更新手机系统、电脑系统,得有科学的、先进的认知!这是技能形成的前提。
参与人数 1宝石 +1 收起 理由
开心星开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5)

nwd334tu3   活跃之星 昨天 15:2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安徽宿州
普通人的财富密码——积累和复利
参与人数 1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3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鱼羊鲜   论坛守护神 昨天 15:2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南京
财富密码
参与人数 1宝石 +2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2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2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Laoohau   发帖之星 昨天 15:29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四川成都
了解了解
参与人数 1宝石 +1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1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1

[发帖际遇]: 爱因斯坦对Laoohau 说:“你看到困难的地方,我看到的是机会。” Laoohau 听后得到了2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浅浅一笑   发帖之星 昨天 17: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北京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开心星开   论坛守护神 昨天 21:58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苏州
财富密码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4

粉丝703

帖子11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