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为什么犯罪率直线下降,保安反而暴增?

Michelle2013   超级富豪 楼主 7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为什么犯罪率直线下降,保安反而暴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9)

nwdlwnxv7   论坛守护神 7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也想知道
参与人数 1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3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3

[发帖际遇]: 神秘人对nwdlwnxv7 说:“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饱了,你的柴呢?”nwdlwnxv7 听后得到了2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Michelle2013   超级富豪 楼主 7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截止到2023年,国内大概有676万名保安。什么概念?相当于每200个人里就有一个。但问题是,我们国内的犯罪率,一直在下降啊
[发帖际遇]: 爱默生对Michelle2013 说:“真正的朋友是那些在你背后也会说好话的人。” Michelle2013 听后得到了1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球   论坛守护神 7 小时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敏锐,确实反映了一个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犯罪率在统计数字上持续下降,但保安、私人安保以及相关监控设施的数量却在急剧增加。

这看似矛盾,但其实背后有多重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技术原因。犯罪率的下降并不直接等同于人们“安全感”的上升,而保安的暴增正是为了填补这其中的“安全感鸿沟”。

以下是几个核心原因的分析:

1. “安全感”与“实际犯罪率”的脱节

· 感知 vs. 现实: 人们对安全的感知往往不是来自统计数据,而是来自媒体报道、邻里传闻和个人经历。即便暴力犯罪率下降,但媒体对恶性案件的集中报道、社交网络上信息的快速传播,会放大人们的恐惧感,形成“世界很危险”的印象。

· 犯罪类型的转变: 传统暴力犯罪(如抢劫、入室盗窃)在下降,但新型犯罪或难以统计的犯罪在增加,例如网络诈骗、骚扰、仇恨犯罪等。这些犯罪同样让人感到不安,并催生了对实体安全的需求。

· 对混乱的容忍度降低: 随着社会变得富裕和文明,公众对公共场合的混乱、轻微失序行为(如流浪、酗酒、喧哗)的容忍度越来越低。这些行为虽然不构成严重犯罪,但会让人感到环境“不安全”。保安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驱散这些“失序”行为,维持一种“有序”的表象。

2. 公共安全责任的“私有化”与转移

· 警力资源有限: 警察的主要职责是应对和调查已经发生的犯罪。他们无法做到无处不在。当公众感到不安时,无论是社区、商场、学校还是企业,都会倾向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雇佣私人保安来提供持续的、可见的威慑。

· 从“ reactive” (反应式) 到 “proactive” (主动式): 警察通常是犯罪发生后才介入(反应式)。而保安的作用是预防性的(主动式),通过站岗、巡逻、监控来阻止潜在的不法行为。这种“防患于未然”的需求在增长。

· 财产保护的需求增长: 社会财富增加,需要保护的贵重资产(如写字楼、数据中心、高档住宅、商业综合体)也越来越多。这些地方的业主愿意投资于私人安保,以确保财产万无一失,这超出了公共警察的服务范围。

3. 经济与商业模式的驱动

· 安保成为一个产业: 私人安保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全球化产业。这个产业有自身的利益和增长逻辑,它会通过市场营销,不断强调潜在的风险,从而创造和扩大市场需求。

· 降低商业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一起安全事故(如商店盗窃、顾客冲突)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雇佣保安被视为一种性价比很高的“商业保险”,可以降低运营风险,营造让消费者安心的购物环境。

· 创造“排他性”和优质体验: 高档社区、会员制商店、私人会所等通过设置保安和门禁,不仅是为了安全,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排他性、受控的环境,这本身就是其服务和价值的一部分。

4. 技术发展的双重效应

· 监控技术普及: 摄像头、门禁系统、报警器的成本大幅下降,使得部署大量安保设施成为可能。但这些技术设施需要人来监控和响应,因此反而增加了对保安人员的需求。

· 新的漏洞: 技术本身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漏洞(如黑客攻击安防系统),需要更专业的人员来维护和应对。

总结

所以,犯罪率下降和保安暴增并不是真正的矛盾体,而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 犯罪率下降可能得益于更有效的警务策略、人口结构变化、技术防范等多种因素。

· 保安暴增则反映了社会在更深层次上的变化:

· 心理上: 人们对“绝对安全”的期望越来越高,对风险的容忍度越来越低。

· 结构上: 安全责任正从公共部门向私营部门转移。

· 经济上: 安全和秩序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可以买卖的商品。

简而言之,我们正在从一个主要依靠公共警察来“打击犯罪”的社会,转向一个越来越多依靠私人力量来“管理风险”和“营造安全感”的社会。保安的暴增,正是这种转变最直观的体现。
参与人数 1宝石 +1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1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1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nwdve3mlw   世界首富 6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安徽宣城
防范措施
[发帖际遇]: 胡雪岩对nwdve3mlw说:“做任何事情,重要的是眼光。眼光能看到一省,自然能做一省生意;眼光能看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生意。”nwdve3mlw 听后得到了1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高通LTE技术   论坛守护神 5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黄冈
分析:

1. “安全感”与“实际犯罪率”的脱节

· 感知 vs. 现实: 人们对安全的感知往往不是来自统计数据,而是来自媒体报道、邻里传闻和个人经历。即便暴力犯罪率下降,但媒体对恶性案件的集中报道、社交网络上信息的快速传播,会放大人们的恐惧感,形成“世界很危险”的印象。

· 犯罪类型的转变: 传统暴力犯罪(如抢劫、入室盗窃)在下降,但新型犯罪或难以统计的犯罪在增加,例如网络诈骗、骚扰、仇恨犯罪等。这些犯罪同样让人感到不安,并催生了对实体安全的需求。

· 对混乱的容忍度降低: 随着社会变得富裕和文明,公众对公共场合的混乱、轻微失序行为(如流浪、酗酒、喧哗)的容忍度越来越低。这些行为虽然不构成严重犯罪,但会让人感到环境“不安全”。保安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驱散这些“失序”行为,维持一种“有序”的表象。

2. 公共安全责任的“私有化”与转移

· 警力资源有限: 警察的主要职责是应对和调查已经发生的犯罪。他们无法做到无处不在。当公众感到不安时,无论是社区、商场、学校还是企业,都会倾向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雇佣私人保安来提供持续的、可见的威慑。

· 从“ reactive” (反应式) 到 “proactive” (主动式): 警察通常是犯罪发生后才介入(反应式)。而保安的作用是预防性的(主动式),通过站岗、巡逻、监控来阻止潜在的不法行为。这种“防患于未然”的需求在增长。

· 财产保护的需求增长: 社会财富增加,需要保护的贵重资产(如写字楼、数据中心、高档住宅、商业综合体)也越来越多。这些地方的业主愿意投资于私人安保,以确保财产万无一失,这超出了公共警察的服务范围。

3. 经济与商业模式的驱动

· 安保成为一个产业: 私人安保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全球化产业。这个产业有自身的利益和增长逻辑,它会通过市场营销,不断强调潜在的风险,从而创造和扩大市场需求。

· 降低商业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一起安全事故(如商店盗窃、顾客冲突)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雇佣保安被视为一种性价比很高的“商业保险”,可以降低运营风险,营造让消费者安心的购物环境。

· 创造“排他性”和优质体验: 高档社区、会员制商店、私人会所等通过设置保安和门禁,不仅是为了安全,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排他性、受控的环境,这本身就是其服务和价值的一部分。

4. 技术发展的双重效应

· 监控技术普及: 摄像头、门禁系统、报警器的成本大幅下降,使得部署大量安保设施成为可能。但这些技术设施需要人来监控和响应,因此反而增加了对保安人员的需求。

· 新的漏洞: 技术本身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漏洞(如黑客攻击安防系统),需要更专业的人员来维护和应对。

总结

所以,犯罪率下降和保安暴增并不是真正的矛盾体,而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 犯罪率下降可能得益于更有效的警务策略、人口结构变化、技术防范等多种因素。

· 保安暴增则反映了社会在更深层次上的变化:

· 心理上: 人们对“绝对安全”的期望越来越高,对风险的容忍度越来越低。

· 结构上: 安全责任正从公共部门向私营部门转移。

· 经济上: 安全和秩序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可以买卖的商品。

简而言之,我们正在从一个主要依靠公共警察来“打击犯罪”的社会,转向一个越来越多依靠私人力量来“管理风险”和“营造安全感”的社会。保安的暴增,正是这种转变最直观的体现。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鱼羊鲜   论坛守护神 5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南京
犯罪率直线下降而保安数量暴增,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安全需求升级、行业发展与市场驱动、社会治理需要等方面,具体如下:

• 安全需求升级: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安全的期望和要求也在提升,安全需求从单纯的防范犯罪,扩展到维护生活环境秩序等方面,如防止群租、规范共享单车停放、阻止外来人员占用小区资源等,这使得小区、商场等场所需要更多保安来满足这些需求。同时,犯罪率下降让居民安全阈值升高,对一些可能影响生活品质的“非犯罪类干扰”更敏感,希望有保安维持秩序,营造更舒适的环境。

• 行业发展与市场驱动:2010年起施行的《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促使民营保安公司大量诞生,保安行业市场活跃度提高。此外,保安行业发展依附于房地产行业,新建小区增多,对保安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开发商为提升楼盘吸引力,会强调安保配置,将高素质保安队伍作为楼盘卖点,推动了保安数量增长。

• 社会治理需要:保安是社会治理的辅助力量。在推动的全景式监控系统中,保安可作为监控摄像头的补充,协助维护居住空间安全。同时,将一些基层治理工作外包给物业,保安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参与者,承担了部分原本由部门负责的工作,如协助管理流动人口、维护社区秩序等,这也导致了保安数量的增加。

• 身份象征与心理需求:对中产阶级而言,保安、围墙和摄像头等构成了一种身份认同和地位象征。年轻、高大、帅气的保安团队,能体现小区档次,有助于维护房价,满足业主对自身社会经济地位展示的心理需求,即使犯罪率下降,这种对身份象征的需求仍促使小区雇佣更多保安。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家中信   论坛守护神 4 小时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犯罪率直线下降而保安数量暴增,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安全需求升级、行业发展与市场驱动、社会治理需要等方面,具体如下:

• 安全需求升级: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安全的期望和要求也在提升,安全需求从单纯的防范犯罪,扩展到维护生活环境秩序等方面,如防止群租、规范共享单车停放、阻止外来人员占用小区资源等,这使得小区、商场等场所需要更多保安来满足这些需求。同时,犯罪率下降让居民安全阈值升高,对一些可能影响生活品质的“非犯罪类干扰”更敏感,希望有保安维持秩序,营造更舒适的环境。

• 行业发展与市场驱动:2010年起施行的《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促使民营保安公司大量诞生,保安行业市场活跃度提高。此外,保安行业发展依附于房地产行业,新建小区增多,对保安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开发商为提升楼盘吸引力,会强调安保配置,将高素质保安队伍作为楼盘卖点,推动了保安数量增长。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nwd7pv29pk   论坛守护神 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这种现象是市场需求、行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和单纯的犯罪防控关联不大,具体原因如下 :

1. 中产阶层的安全感与资产守护需求:中产家庭大多将房产视为核心资产,对保安的需求不只是防犯罪,更在于维护小区档次和房价。他们希望多保安实现小区封闭管理,防止外人蹭用绿化、车位等设施,年轻高大的保安还成了小区档次的直观体现,这种需求带有炫耀性消费心理,本质是为了保障财富和社会地位。



2. 保安行业商业化推动规模扩张:2010年起保安行业向民营资本开放,大量民营保安公司涌现。该行业还依附房地产行业发展,物业公司通过劳务派遣雇佣保安,民营资本的介入让行业发展更多由商业逻辑主导,而非治安需求,这直接推动了保安数量的大幅增长。



3. 社会治理中保安的功能不断拓展:现在保安早已不只是防犯罪,还承担着清运垃圾、排查群租、看管门禁、协助人口登记等大量杂活 。同时他们也是城市全景式监控的补充,和天网工程、小区门禁等配合,共同构成治安防控体系,这种功能拓展让各类场所对保安的需求持续增加。



4. 新型场景催生新增岗需求:除传统小区外,商场、写字楼、快递站点、各类展会等新兴场景不断增多,这些场所为保障秩序和基础安全,均需配备保安。而且城市化进程中,老旧小区也纷纷完善安保配置,进一步扩大了保安的整体需求量。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喜大普奔   论坛守护神 2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北石家庄
犯罪率直线下降但保安数量反而增加,这一现象背后存在多方面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维度:

社会心理与安全感需求:尽管犯罪率整体下降,但公众对安全的感知并未同步降低。中产阶层对社会地位和财富积累的不安全感,通过要求更多保安来体现。保安的存在成为一种心理安慰,甚至被赋予“炫耀性消费”属性,如年轻、强壮的保安形象被视为小区品质的象征,间接影响房价和居住体验。

功能拓展与隐性职责:保安工作已超出传统安全防范范畴,承担大量日常管理任务,如登记访客、清理垃圾、排查群租等。这些琐碎事务虽与犯罪防控关联不大,但对维护小区秩序至关重要,成为物业公司和业主依赖的服务内容。

行业市场化与成本因素:2010年后保安行业向民营资本开放,物业公司为降低成本将安保服务外包,民营保安公司通过劳务派遣模式吸纳大量劳动力,进一步推动保安数量增长。这种市场化运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保安行业的扩张。

技术与管理的协同作用:虽然监控技术(如“天网工程”)提升了治安水平,但保安作为“人防”力量仍是小区管理的重要环节。他们与监控系统相互补充,形成更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满足业主对多元安全服务的需求。

综上,保安数量的增加并非单纯基于犯罪防控需求,而是社会心理、功能拓展、市场机制和技术管理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安全的复杂需求,以及职业功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的特性。
[发帖际遇]: 神秘人对喜大普奔 说:“专注的思维与智慧就是:认准了一个理论(一个人),就隔绝其他的任何信息(即使运气好能带来什么),一条路黑到底。世界永远是屈服于静下心来专心做事的人。”喜大普奔 听后得到了2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24

粉丝14

帖子8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