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孟浩然的一生,因为玄宗的一句话改变吗?

旭日东升820313   世界首富 楼主 昨天 16:29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孟浩然的一生,因为玄宗的一句话改变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14)

nwdlakc3j   世界首富 昨天 16: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西太原
著名诗人
参与人数 1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3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山中人   世界首富 昨天 16:3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
浩然之气
参与人数 1宝石 +2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2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2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鱼羊鲜   论坛守护神 昨天 16:4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南京
孟浩然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因唐玄宗的一句话而改变。

开元十六年,40岁的孟浩然科举落第后,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识。一次,他在王维官署中偶遇唐玄宗,玄宗命他吟诗。孟浩然却吟诵了《岁暮归南山》,当念到“不才明主弃”时,唐玄宗怒道:“卿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随后将其放还襄阳。

经此一事,孟浩然入仕之路被阻断,彻底失去了接近皇权获取官职的机会,无奈归隐山林。此后他虽还有过一些入仕契机,如结识以举贤荐能闻名的韩朝宗,却又因放了韩朝宗鸽子而错失机会。最终,孟浩然布衣终老,未能实现“兼济天下”的抱负。
参与人数 1宝石 +1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1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1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nwd4qh443   论坛守护神 昨天 16:4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辽宁大连
是的,因为:“不才明主弃”这句诗。

孟浩然得罪唐玄宗的诗句是《岁暮归南山》中的名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以下是具体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孟浩然在长安与王维论诗时,忽闻唐玄宗驾临,因惊慌失措躲至床底。王维如实向玄宗禀报后,玄宗命其出面作诗。孟浩然在慌乱中吟诵了《岁暮归南山》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被玄宗认为“诬蔑”自己未弃用他,遂下令放还南山。

诗句含义与影响

该句表面是自谦,实则隐含“君臣不合”的愤懑,被玄宗解读为对自身政治抱负的否定。

此事件成为孟浩然仕途受挫的转折点,此后他彻底归隐,未再尝试入仕。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nwd7pv29pk   论坛守护神 昨天 16:4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孟浩然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因唐玄宗的一句话而改变。

孟浩然生于襄阳书香门第,青年时就有建功立业的抱负,曾苦读应试,奔赴长安参加科举,但名落孙山。后来,他结识人员,干谒求荐,试图进入仕途。40岁时,孟浩然在王维的邀请下进入内署,恰逢唐玄宗驾到,躲进床下,后被唐玄宗叫出并命他吟诗。他吟诵了《岁暮归南山》,其中“不才明主弃”一句让唐玄宗脸色骤变,玄宗称“卿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孟浩然因此被逐出宫门,再未获召用。

这次面圣的经历让孟浩然心灰意冷,他返回襄阳,表面上归隐山水,实则是无奈退场。此后他虽曾主动投书边帅张九龄,请求入幕从军,但终究无人回应,最终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可以说,唐玄宗的这句话彻底断送了孟浩然的仕途希望,对他的人生轨迹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喜大普奔   论坛守护神 昨天 16: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北石家庄
孟浩然的一生确实因唐玄宗的一句话发生了重大转折。据史料记载,开元年间,孟浩然与王维交好,王维曾邀请孟浩然到其办公处谈诗论道。恰逢唐玄宗路过,孟浩然因紧张躲于床下,后被王维如实告知玄宗。玄宗对孟浩然的才华早有耳闻,便命他诵读诗作。孟浩然念了《岁暮归南山》中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句,玄宗听后不悦,认为孟浩然在诬陷自己“弃才”,遂命其放归南山,终身不仕。

这一事件直接断送了孟浩然的仕途机会。此前,孟浩然虽多次求仕未果,但仍怀有入仕期望。此次因诗句触怒玄宗,他彻底失去了被朝廷录用的可能,只能归隐田园,以诗为伴,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此后,孟浩然虽仍有求仕之心,但再未得到机会,最终在与友人饮酒时因旧疾复发离世。

因此,唐玄宗的这句话对孟浩然的人生轨迹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使其从追求仕途转向了隐逸诗人的道路,也成就了他在诗歌史上的独特地位。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家中信   论坛守护神 昨天 17:3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孟浩然的一生确实因唐玄宗的一句话发生了重大转折。据史料记载,开元年间,孟浩然与王维交好,王维曾邀请孟浩然到其办公处谈诗论道。恰逢唐玄宗路过,孟浩然因紧张躲于床下,后被王维如实告知玄宗。玄宗对孟浩然的才华早有耳闻,便命他诵读诗作。孟浩然念了《岁暮归南山》中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句,玄宗听后不悦,认为孟浩然在诬陷自己“弃才”,遂命其放归南山,终身不仕。

这一事件直接断送了孟浩然的仕途机会。此前,孟浩然虽多次求仕未果,但仍怀有入仕期望。此次因诗句触怒玄宗,他彻底失去了被朝廷录用的可能,只能归隐田园,以诗为伴,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此后,孟浩然虽仍有求仕之心,但再未得到机会,最终在与友人饮酒时因旧疾复发离世。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飒爽   论坛守护神 昨天 18:1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北京
孟浩然的一生确实因唐玄宗的一句话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他未能入仕,并成为其隐逸生涯的重要诱因。

关键事件

据《新唐书》记载,孟浩然在王维家中避见玄宗时,因紧张躲入床底被发现。玄宗命其吟诗,孟浩然遂朗诵《岁暮归南山》。诗中“不才明主弃”等句被玄宗解读为自我辩解,认为孟浩然未主动求仕却埋怨朝廷弃用,遂以“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为由拒绝接见。 ‌

后续影响

此事发生于开元十六年(728年),直接导致孟浩然科考失败后未能通过其他途径入仕。此后他转向隐逸,专注于山水田园诗创作,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之一。 ‌

争议与背景

关于事件细节存在不同记载:

玄宗是否因诗句误解发怒存在争议,部分史料认为孟浩然性格耿介、不擅逢迎是主要原因;

事件是否为李白或张九龄引荐未果的版本未被主流采信。 ‌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高通LTE技术   论坛守护神 昨天 19:0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黄冈
是的,因为:“不才明主弃”这句诗。

孟浩然得罪唐玄宗的诗句是《岁暮归南山》中的名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以下是具体事件背景:

事件经过

孟浩然在长安与王维论诗时,忽闻唐玄宗驾临,因惊慌失措躲至床底。王维如实向玄宗禀报后,玄宗命其出面作诗。孟浩然在慌乱中吟诵了《岁暮归南山》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被玄宗认为“诬蔑”自己未弃用他,遂下令放还南山。

诗句含义与影响

该句表面是自谦,实则隐含“君臣不合”的愤懑,被玄宗解读为对自身政治抱负的否定。

此事件成为孟浩然仕途受挫的转折点,此后他彻底归隐,未再尝试入仕。

不光是孟浩然,韩愈被贬潮州你去了解一下。韩愈衷心耿耿,奏章为仁,

‌直接触发事件‌要被砍头,全朝廷为他求情,幸免一死。

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欲迎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宫供奉,韩愈上《谏迎佛骨表》激烈反对,言辞尖锐指责此举劳民伤财、违背儒家正统。‌‌

‌深层背景‌:唐代中后期佛教盛行,寺庙占用大量社会资源,韩愈作为儒学复兴倡导者,借此事强化儒家思想地位。‌‌

‌政治后果‌:宪宗震怒欲处死刑,经宰相裴度等人求情改贬潮州刺史,韩愈当日即被迫启程赴任。一人上路,孙湘追至,韩愈写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49

粉丝91

帖子66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