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已解决]糖尿病的根子是脾肾两虚。

ziliao   世界首富 楼主 昨天 07:58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糖尿病的根子是脾肾两虚?
最佳答案
昨天 08:02
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消渴症)与脾肾两虚存在关联,但并非唯一或绝对根源。以下是综合分析:

中医视角下的关联性

‌脾肾功能的协同作用‌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肾主藏精与水液代谢。脾虚时运化失常,可能导致水谷精微下泄(如尿糖);肾虚则固摄失职,加剧精微流失。临床常见脾肾两虚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等症状‌。

‌辨证分型的多样性‌

‌脾虚主导型‌: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伤脾,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便溏,可用参苓白术散等调理‌。

‌肾虚主导型‌:肾阴虚多见尿频、腰膝酸软,可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则需金匮肾气丸‌。

‌其他脏腑的影响‌

病变还可能涉及肺(宣发失常)、肝(疏泄失调)等,如肝郁脾虚型糖尿病初期常见腹型肥胖‌。

现代医学与中医的差异

‌病因复杂性‌:西医认为糖尿病与遗传、病毒感染、肥胖等多因素相关,并非单一器官问题‌。

‌治疗结合‌:中医调理需配合西药(如二甲双胍)控制血糖‌。

总结建议

脾肾两虚是糖尿病的重要病机之一,但需结合个体辨证。建议患者:

中医就诊明确证型,避免自行用药。

控制饮食(低糖、高纤维)、规律运动。

定期监测血糖,中西医结合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19)

飒爽   论坛守护神 昨天 11:1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北京
糖尿病的根源,是肾虚和脾虚吗?
Screenshot_20250807_111430_com.baidu.searchbox_edit_2938843762483859.jpg Screenshot_20250807_111424_com.baidu.searchbox_edit_2938858807203648.jpg Screenshot_20250807_111437_com.baidu.searchbox_edit_2938834450514590.jpg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1

使用道具 举报

开心星开   论坛守护神 昨天 09:2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消渴症)的核心病机与脾、肾两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但“根子”并非单一指向脾肾两虚,而是涉及多脏腑、多因素的复杂失衡**。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强调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不同阶段、不同体质患者的病机侧重可能不同。以下是关键分析:

---

### **一、脾肾两虚在糖尿病中的核心地位**

1. **脾虚是代谢紊乱的起点**

- **脾主运化**:负责将饮食转化为精微物质(营养物质),上输至肺布散全身。若脾虚失运,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输布,反而滞留在血液中,导致血糖升高(中医称“糖浊”或“膏浊”)。

- **脾虚生湿**:运化无力则水湿内停,湿聚成痰,痰瘀互结,进一步阻碍气血运行,加重胰岛素抵抗。

- **症状体现**:乏力、腹胀、大便溏稀、食欲不振等。

2. **肾虚是病情发展的关键**

- **肾主藏精**:肾精亏虚则无法固摄精微物质,导致大量精微(如葡萄糖)从尿中漏出,出现“多尿”“尿甜”。

- **肾阳不足**:阳气亏虚则全身代谢动力不足,水液气化失常,加重口渴多饮(上消)、多尿(下消)。

- **症状体现**: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频多、性功能障碍等。

---

### **二、其他脏腑的协同作用**

1. **肝郁气滞**

- 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影响津液输布,加重代谢紊乱(尤其常见于2型糖尿病早期)。

2. **肺胃燥热**

- 肺燥不能布津则口渴多饮(上消),胃火炽盛则消谷善饥(中消),此为典型“三多一少”症状的直接原因。

3. **阴虚燥热贯穿始终**

- 长期脾肾两虚导致阴津耗伤,虚火内生,形成“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燥热、痰瘀为标。

---

### **三、现代中医临床的共识**

1. **病机演变规律**

- **早期**:以脾虚痰湿、肝郁化热为主 → 胰岛素抵抗阶段。

- **中期**:脾虚及肾,气阴两虚 → 血糖持续升高,并发症初现。

- **晚期**:阴阳两虚,痰瘀阻络 → 心脑血管、肾病等严重并发症。

2. **治疗原则**

- **补脾肾**是治本之策,常用黄芪、山药、白术(健脾);熟地、山茱萸、枸杞(补肾)。

- **兼顾标证**:清热(黄连、知母)、化瘀(丹参、川芎)、化痰(半夏、陈皮)等。

- **经典方剂**:参芪地黄汤、六味地黄丸、健脾降糖饮等均体现脾肾双补思路。

---

### **四、重要提醒:避免绝对化理解**

1. **个体差异显著**

- 肥胖型患者多以**脾虚痰湿**为主;消瘦型患者常兼**肝肾阴虚**;老年患者多属**肾阳亏虚**。

2. **中西医互补视角**

- 中医“脾肾两虚”与西医的胰岛功能衰退、代谢综合征、慢性炎症状态等存在关联,但需结合现代医学诊断和治疗(如降糖药、胰岛素)。

3. **生活方式干预不可或缺**

- 中医强调“五谷为养”,合理饮食(避免过甘厚味)配合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是恢复脾肾功能的基础。

---

### **结论**

**脾肾两虚是糖尿病(消渴)的核心病机之一,尤其在疾病中晚期起主导作用,但并非唯一因素。** 中医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证型,综合调理脾、肾、肝、肺等脏腑功能,兼顾清热、化瘀、化痰等祛邪措施,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手段,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切勿自行用药,务必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施治。

(注:本文基于中医理论框架分析,实际诊疗请以医生面诊为准。)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1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球   论坛守护神 昨天 08:02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   本楼为最佳答案   
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消渴症)与脾肾两虚存在关联,但并非唯一或绝对根源。以下是综合分析:

中医视角下的关联性

‌脾肾功能的协同作用‌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肾主藏精与水液代谢。脾虚时运化失常,可能导致水谷精微下泄(如尿糖);肾虚则固摄失职,加剧精微流失。临床常见脾肾两虚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等症状‌。

‌辨证分型的多样性‌

‌脾虚主导型‌: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伤脾,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便溏,可用参苓白术散等调理‌。

‌肾虚主导型‌:肾阴虚多见尿频、腰膝酸软,可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则需金匮肾气丸‌。

‌其他脏腑的影响‌

病变还可能涉及肺(宣发失常)、肝(疏泄失调)等,如肝郁脾虚型糖尿病初期常见腹型肥胖‌。

现代医学与中医的差异

‌病因复杂性‌:西医认为糖尿病与遗传、病毒感染、肥胖等多因素相关,并非单一器官问题‌。

‌治疗结合‌:中医调理需配合西药(如二甲双胍)控制血糖‌。

总结建议

脾肾两虚是糖尿病的重要病机之一,但需结合个体辨证。建议患者:

中医就诊明确证型,避免自行用药。

控制饮食(低糖、高纤维)、规律运动。

定期监测血糖,中西医结合治疗。
回复 支持 1

使用道具 举报

nwd334tu3   活跃之星 昨天 07:5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安徽六安
糖尿病的根子是脾肾两虚。
参与人数 1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3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心港湾   活跃之星 昨天 08:0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淮安
糖尿病根
参与人数 1宝石 +2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2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2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yuedi259   超级富豪 昨天 08:0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脾肾两位
参与人数 1宝石 +1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1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1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nwd4qh443   论坛守护神 昨天 08:0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辽宁大连
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中医称“消渴”)的发病与脾肾两虚有密切关联,但不能简单说“根子就是脾肾两虚”,其病机较为复杂,涉及多个脏腑和因素。

从中医角度看:

- 脾的作用:脾主运化,若脾虚运化失常,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输布,可能导致血糖代谢紊乱,同时脾虚易生湿,进一步影响脏腑功能。



- 肾的作用: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肾虚则固摄无权,精微物质外泄(如尿糖),且肾阴不足易引发燥热,加重“消渴”症状(多饮、多食、多尿等)。

此外,糖尿病的中医病机还常涉及肺热、胃热等“燥热”因素,以及气滞、血瘀等病理产物,是虚实夹杂、多脏腑受累的结果。临床需结合患者具体症状(如体质、舌苔、脉象等)辨证论治,并非单一的脾肾两虚所致。

西医则认为糖尿病与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等有关,病因涉及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中西医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角度不同,需客观看待。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萤火微凉浅草暖   论坛首富 昨天 08:0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北京
资料是研究糖尿病的专家啊。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高通LTE技术   论坛守护神 昨天 09:2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黄冈
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消渴症)与脾肾两虚存在关联,但并非唯一或绝对根源。以下是综合分析:

中医视角下的关联性

‌脾肾功能的协同作用‌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肾主藏精与水液代谢。脾虚时运化失常,可能导致水谷精微下泄(如尿糖);肾虚则固摄失职,加剧精微流失。临床常见脾肾两虚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等症状‌。

‌辨证分型的多样性‌

‌脾虚主导型‌: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伤脾,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便溏,可用参苓白术散等调理‌。

‌肾虚主导型‌:肾阴虚多见尿频、腰膝酸软,可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则需金匮肾气丸‌。

‌其他脏腑的影响‌

病变还可能涉及肺(宣发失常)、肝(疏泄失调)等,如肝郁脾虚型糖尿病初期常见腹型肥胖‌。

现代医学与中医的差异

‌病因复杂性‌:西医认为糖尿病与遗传、病毒感染、肥胖等多因素相关,并非单一器官问题‌。

‌治疗结合‌:中医调理需配合西药(如二甲双胍)控制血糖‌。

总结建议

脾肾两虚是糖尿病的重要病机之一,但需结合个体辨证。建议患者:

中医就诊明确证型,避免自行用药。

控制饮食(低糖、高纤维)、规律运动。

定期监测血糖,中西医结合治疗。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nwd7pv29pk   论坛守护神 昨天 09:2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中医称“消渴”)的发病与脾肾两虚有密切关联,但不能简单说“根子就是脾肾两虚”,其病机较为复杂,涉及多个脏腑和因素。

从中医角度看:

- 脾的作用:脾主运化,若脾虚运化失常,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输布,可能导致血糖代谢紊乱,同时脾虚易生湿,进一步影响脏腑功能。



- 肾的作用: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肾虚则固摄无权,精微物质外泄(如尿糖),且肾阴不足易引发燥热,加重“消渴”症状(多饮、多食、多尿等)。

此外,糖尿病的中医病机还常涉及肺热、胃热等“燥热”因素,以及气滞、血瘀等病理产物,是虚实夹杂、多脏腑受累的结果。临床需结合患者具体症状(如体质、舌苔、脉象等)辨证论治,并非单一的脾肾两虚所致。

西医则认为糖尿病与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等有关,病因涉及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中西医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角度不同,需客观看待。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13

粉丝72

帖子7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