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已解决]夏季温度

w7kk3u9mzhgp   活跃之星 楼主 前天 12:4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辽宁
进入夏天时温度很热,到了进伏,温度反而下降了?
最佳答案
前天 12:47
根据现有信息分析,2025年夏季入伏后气温下降的现象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

‌1. 副热带高压(副高)异常变化‌

‌前期异常强盛‌:6月底至7月初副高提前北抬且强度偏强,导致华北、东北等地出现40℃以上极端高温,甚至辽宁创下42℃纪录‌。

‌入伏后南撤‌:7月20日入伏后副高势力范围南移,北方脱离其直接控制,冷空气南下,华北、东北高温明显减弱‌。

‌2. 台风活动频繁‌

7月西北太平洋生成多个台风(如“丹娜丝”“韦帕”等),其水汽输送引发内陆降雨,直接降低地表温度‌。

‌3. 全球气候背景‌

副高异常与全球极端高温趋势相关,但短期波动(如冷涡活动)可导致区域性降温‌。

‌需注意‌:当前降温可能是暂时现象,副高可能再次北抬引发高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12)

fkbpdkl   论坛守护神 前天 14:14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泰国
进入“伏天”后气温反而下降了?

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1. 强对流天气增多(雷阵雨、午后大雨)

夏季中后期,湿度高,地表蒸发强,容易形成对流云团。

午后常出现雷阵雨或暴雨,降雨会明显降低气温。

虽然整体湿热感不减,但短时间内气温会出现“下降错觉”。

2. 南方“副热带高压”减弱或北移

进入7月底到8月,**副热带高压(副高)**中心可能北移或被冷空气扰动削弱。

这时阳光被云层遮挡,风力增强,体感温度下降。

3. 昼夜温差变大

三伏天的后段(特别是末伏),白天依旧炎热,但早晚气温逐渐下降。

加上前期高温已造成“心理落差”,你会感觉“没那么热了”。

4. 冷空气南下(特别在北方)

有时8月初会出现弱冷空气南下,尤其是华北、东北地区,局部温度会有暂时下降。

这类冷空气不能根本改变伏天的潮湿高温,但能造成气温短暂回落。

5. 人身体“热适应”现象

人体在长时间高温后会逐渐“适应”炎热环境。

相同温度下,可能感觉不像之前那么热了。

这是一种主观“降温”体验。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1

使用道具 举报

高通LTE技术   论坛守护神 前天 14:1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黄冈
看不同的位置 我这里一样热。你那里降温应该是暂时的。

入伏后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局部地区受天气系统影响可能出现波动。三伏天作为全年最炎热时段,地表热量积累导致近地层显著增温,但今年副热带高压南撤和台风活跃等因素,可能使部分地区出现短暂凉爽期。 ‌

具体表现

‌高温主导趋势‌:三伏天(7月20日-8月18日)全国多地普遍进入高温期,地表热量积累导致近地层增温明显,符合传统认知中“三伏天最热”的气候特征。 ‌13

‌局部降温因素‌:

‌副热带高压南撤‌:7月下旬后副高逐渐南移,华北、东北等地脱离其控制,高温强度减弱;

‌台风降雨‌:7-8月台风活跃,水汽输送促进降雨,间接抑制高温发展。 ‌2

未来展望

副高可能再度北抬引发新高温,当前凉爽仅为短期现象,难以改变三伏天整体高温格局。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1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球   论坛守护神 前天 12:4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   本楼为最佳答案   
根据现有信息分析,2025年夏季入伏后气温下降的现象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

‌1. 副热带高压(副高)异常变化‌

‌前期异常强盛‌:6月底至7月初副高提前北抬且强度偏强,导致华北、东北等地出现40℃以上极端高温,甚至辽宁创下42℃纪录‌。

‌入伏后南撤‌:7月20日入伏后副高势力范围南移,北方脱离其直接控制,冷空气南下,华北、东北高温明显减弱‌。

‌2. 台风活动频繁‌

7月西北太平洋生成多个台风(如“丹娜丝”“韦帕”等),其水汽输送引发内陆降雨,直接降低地表温度‌。

‌3. 全球气候背景‌

副高异常与全球极端高温趋势相关,但短期波动(如冷涡活动)可导致区域性降温‌。

‌需注意‌:当前降温可能是暂时现象,副高可能再次北抬引发高温‌。
参与人数 1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3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鱼羊鲜   论坛守护神 前天 13:0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南京
受台风影响,暂时凉快一下,湿度增加,后面还会升温的。

入伏后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局部地区受天气系统影响可能出现波动。三伏天作为全年最炎热时段,地表热量积累导致近地层显著增温,但今年副热带高压南撤和台风活跃等因素,可能使部分地区出现短暂凉爽期。 ‌

具体表现

‌高温主导趋势‌:三伏天(7月20日-8月18日)全国多地普遍进入高温期,地表热量积累导致近地层增温明显,符合传统认知中“三伏天最热”的气候特征。 ‌13

‌局部降温因素‌:

‌副热带高压南撤‌:7月下旬后副高逐渐南移,华北、东北等地脱离其控制,高温强度减弱;

‌台风降雨‌:7-8月台风活跃,水汽输送促进降雨,间接抑制高温发展。 ‌2

未来展望

副高可能再度北抬引发新高温,当前凉爽仅为短期现象,难以改变三伏天整体高温格局。
参与人数 2本月威望 +3 宝石 +5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小财神 + 2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5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nwd7p7ryuk   金融寡头 前天 13:0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依然炎热
参与人数 1宝石 +1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1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1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萤火微凉浅草暖   论坛首富 前天 13:49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北京
热起来了。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nwd7pv29pk   论坛守护神 前天 14:1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进入夏天后,通常整体气温呈上升趋势,但“进伏后温度反而下降”的情况并不常见,更多是局部、短期的天气波动导致的体感差异,主要可能有以下原因:

- 降雨影响:伏天常伴随强对流天气,如雷阵雨、台风等,降雨会快速带走热量,加上雨后空气湿度变化,可能让人感觉凉爽。



- 冷空气短暂渗透:虽然伏天以高温高湿为主,但偶尔有弱冷空气南下,会暂时打破闷热格局,导致气温下降。



- 体感误差:伏天前可能经历持续干热,而进伏后湿度增加,即便气温变化不大,人体对湿热的适应度不同,可能误判为“温度下降”。

总体来说,伏天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温度下降多为短期现象,而非整体趋势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喜大普奔   论坛守护神 前天 14:2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正常情况下,进入夏天后气温逐渐升高,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但有时也会出现进入夏天时温度很热,到了进伏温度反而下降的情况,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副热带高压变化:副热带高压是影响夏季高温的重要天气系统。如果副热带高压在进伏前异常强盛,控制我国大范围地区,会导致气温飙升。但进伏后,副高势力范围发生显著变化,开始南撤或波动,北方部分地区脱离其直接控制,高温强度随之减弱。如2025年夏季前期,副高提前北抬且强度偏强,导致我国南北地区接连遭遇极端高温,但进入三伏天后,副高南撤,北方部分地区高温强度减弱。

台风影响:台风具有一定的降温作用。进伏后,如果西北太平洋台风频繁活动,如2025年7月以来,西北太平洋生成多个台风,这些台风不仅带来了强风雨,还通过大量水汽输送,触发了内陆地区的降雨过程,降雨直接降低了地表温度,打破了前期副高主导的持续高温格局。

冷空气活动:进伏后,北方冷涡活动增加,冷空气南下,与暖湿气流交汇,形成降雨等天气,也会抑制高温的发展,使气温下降。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发帖际遇]: 神秘人对喜大普奔 说:“你无法改变运气,但你可以改变运气的运气。把自己带到有优势的地方,是一切努力的第一步。你应该在水多的地方挖井,不是以在荒漠上打出水而自豪。”喜大普奔 听后得到了1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开心星开   论坛守护神 前天 14:2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2025年入伏后气温不升反降的现象,看似反常,实则是多种气象因素叠加的结果,也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极端天气趋势。主要原因如下:

### 🌡️ 1. **副热带高压撤退导致高温中断**

- 夏季前期(6月底至7月初),副热带高压异常增强并北抬,如同“高压锅盖”笼罩华北、东北等地,引发多地40℃以上极端高温,连辽宁也罕见突破40℃。

- **入伏后(7月20日左右)**,副热带高压势力南撤或波动,北方脱离其直接控制,冷空气南下叠加冷涡活动(如华北、东北),气温骤降5~8℃。

### 🌀 2. **台风活跃带来强降雨降温**

- 2025年7月西北太平洋台风密集生成(如4号“丹娜丝”、6号“韦帕”、7号“范斯高”等),其周边环流持续向华南、华东输送水汽,触发大范围降雨。例如福建、广东等地头伏期间最高气温仅35℃以下,较常年偏低1℃左右。

- 台风通过**增加云层覆盖**和**雨水蒸发吸热**,直接抑制地表升温,但同时也带来洪涝风险。

### ❄️ 3. **冷涡活动加剧北方气温波动**

- 华北、东北等地受冷涡频繁影响,冷空气南下导致阶段性降温。例如西宁2024年入伏后因冷空气和降水,最高气温仅20℃左右,2025年类似机制延续。

### 🌎 4. **全球气候变化放大极端性**

- 气候变暖背景下,大气环流稳定性下降。2025年全球多地同步异常(如北极穿短袖、欧洲46℃高温),我国前期极端高温与入伏降温均是气候系统紊乱的表现。

- 科学家警示:此类“气温过山车”未来或成常态,根源在于温室气体排放增加(2024年全球CO₂排放达416亿吨)。

### ⚠️ 5. **需警惕中伏及“秋老虎”反扑**

- **中伏(7月30日-8月8日)** 才是一年热量累积峰值期,副高可能再度北抬,引发新一轮40℃+高温,尤其华北、黄淮等地。

- 今年“秋包伏”(末伏在立秋后)格局下,秋老虎概率达70%(参考2018年26天高温)。

### 💎 总结

入伏降温是副高撤退、台风降水和冷涡共同作用的**阶段性现象**,但全球变暖趋势未改,中伏及秋季高温反弹风险仍高。建议公众关注短期预报,防暑与防暴雨措施并重,同时警惕气候长期恶化下的极端天气常态化。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64

粉丝30

帖子3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