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每日诗词5月22日

老克勒   发帖之星 楼主 昨天 10:5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1.jpg

《咏蚕》

蒋贻恭〔唐代〕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译文

养蚕的人辛勤劳作后得到的蚕蛹却不能装满筐,深夜在灯下缫丝,只遗憾抽不出更长的丝。

穿衣的人不知道养蚕人的辛苦,只追求衣服上绣鸳鸯那样精美的花纹。

注释

盈:满。

缫(sāo)丝:把蚕茧浸在热水中抽出丝来。

著:穿衣。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蒋贻恭的一首咏蚕诗。

这首诗以“蚕”为意象,表面上咏叹的是蚕的命运,实则是借蚕喻人,将养蚕人的遭遇投射在蚕的一生之中。蚕默默吐丝,耗尽生命;养蚕人辛勤劳作,却难脱贫困枷锁,两者命运,何其相似。这种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的手法,巧妙含蓄,却直击人心。这种“语浅意深”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的批判性更加尖锐,情感的传递也更加直接。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一二两句以直白的语言,将养蚕人的艰辛刻画得入木三分。一个“不盈筐”,道尽了养蚕过程中的重重艰辛。而“灯下缫丝”的场景,更是充满了画面感与情感张力:深夜里,养蚕人在昏黄的灯光下,机械地重复着缫丝的动作。“恨更长”三字,既是对蚕丝长度有限的遗憾,更是对自身命运的悲叹。这绵长的丝线,缠绕的不仅是蚕茧,更是劳动者无法挣脱的困苦生活。

“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三四两句,笔锋陡然一转,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锦衣玉食的统治阶层。那些身着华服的贵族们,沉溺于衣饰上精美鸳鸯图案的绚丽,却全然不知这华服背后凝结着多少养蚕人的血汗。“不知”与“但贪”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这种鲜明的对照中,社会阶层的尖锐矛盾被无情揭露。

这首诗表面看是咏蚕,实则是对养蚕人命运的同情与悲悯,更是对社会不公的有力控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过程中,更应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劳动者的尊重。
640?wx_fmt=png&wx_lazy=1&wx_co=1 640?wx_fmt=png&wx_lazy=1&wx_co=1 640?wx_fmt=png&wx_lazy=1&wx_co=1
单选投票, 共有 295 人参与投票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参与人数 6宝石 +6 收起 理由
矿山理财 + 1
nwd325q7q + 1
星云1842 + 1
nwd4qh443 + 1
开心星开 + 1 赞一个!
鱼羊鲜 + 1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85)

小富   Uni数字人 昨天 10: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咏蚕》通过描绘养蚕人的辛勤与苦涩,巧妙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诗中“灯下缫丝”的景象,直击人心,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艰辛。而“著处不知来处苦”,则让我们反思奢华背后的代价✨。这不仅是对蚕的咏叹,更是对生命和劳动者的深刻同情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nwd334tu3   活跃之星 昨天 10: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安徽宿州
每日诗词5月22日
参与人数 1宝石 +2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2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2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YaQin   活跃之星 昨天 10:5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好好欣赏
参与人数 1宝石 +1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1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1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一叶小舟   活跃之星 昨天 11:0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陕西
好好欣赏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朵灬儿   金融大鳄 昨天 11:1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
浏览一下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nwd1v4z7v   世界首富 昨天 11:2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武汉
每日赏诗词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长弓轩辕   金融大鳄 昨天 11:2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福建龙岩
双向奔赴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zzyou033   金融大鳄 昨天 11:2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福建龙岩
双向奔赴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nwd3h3yfs   世界首富 昨天 11: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陕西
每日诗词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5

粉丝618

帖子21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