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在(100~300)×10^9/L。血小板计 ...

心港湾   活跃之星 楼主 2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淮安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在(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低于80会有出血倾向,如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而血小板高于400会增加血栓的形成。

据研究证明,血小板增高有高风险是癌症的前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6)

向着太阳   金融大鳄 2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新疆乌鲁木齐
血清肌酐
参与人数 1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3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鱼羊鲜   论坛守护神 2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南京
了解一下
参与人数 1宝石 +2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2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2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球   论坛守护神 2 小时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
关于血小板增高有高风险,是癌症的前兆问题,我有不同的观点!

现有研究证实,血小板增高是癌症的‌非特异性表现‌而非前兆!

血小板增高与癌症的关系需要科学辩证地看待,现有研究证据表明两者存在一定关联性,但并非绝对的前兆关系。以下是综合分析:

一、血小板增高的非癌症原因

‌生理性因素‌:剧烈运动、妊娠期、月经后等生理状态可能导致血小板轻度升高‌。

‌炎症/感染‌:肺炎、阑尾炎等感染性疾病或风湿性疾病会刺激血小板生成‌。

‌血液系统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骨髓增殖性疾病‌。

二、与癌症的潜在关联

‌非特异性标志物‌:约10%-20%的实体瘤(如肺癌、胃癌)患者可能出现血小板升高,与癌细胞分泌促炎因子(如IL-6)有关‌。

‌血液系统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可能直接导致血小板异常‌。

‌风险特征‌:癌症相关血小板增多通常表现为持续升高(>450×10^9/L)且伴随其他异常指标‌。

三、临床建议

‌诊断标准‌:需结合骨髓穿刺、基因检测(如JAK2突变)等排除原发性血液病‌。

‌监测重点‌:若血小板持续>450×10^9/L且无明确诱因,建议排查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

‌治疗差异‌:癌症继发血小板增多需针对原发病治疗,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需抗凝或降血小板药物‌。

四、权威结论

现有研究证实,血小板增高是癌症的‌非特异性表现‌而非前兆。其与癌症的关联性取决于:

升高程度(>450×10^9/L风险更高)

持续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需警惕)

伴随症状(如体重下降、淋巴结肿大)‌

注:具体诊疗需由血液科医生根据完整临床评估制定方案。
参与人数 1宝石 +1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1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1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萤火微凉浅草暖   论坛首富 1 小时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北京
楼主是研究血小板的专家啊。
[发帖际遇]: 三毛对萤火微凉浅草暖 说:“来不及认真的年轻过,就认真地老去。” 萤火微凉浅草暖 听后得到了2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开心星开   论坛守护神 20 分钟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我们来详细、科学地解释一下血小板计数增高与癌症之间的关系。

首先,结论是:血小板显著和持续地增高,确实被多项大型研究证实是多种癌症的潜在风险标志物(风险因素),但它本身不是确诊癌症的依据,更不是所有血小板增高的人都会得癌症。

下面我们分点来详细说明:

1. 血小板增高的常见原因(反应性/继发性增多)

绝大多数(超过90%)的血小板增高是反应性的,即由其他明确原因引起,身体代偿性地产出更多血小板。这些原因包括:

· 急慢性炎症或感染:如肺炎、结核病、风湿性关节炎等。

· 缺铁性贫血:这是非常常见的原因。

· 脾切除术后:脾脏是破坏衰老血小板的场所,切除后血小板会一过性升高。

· 大量出血或手术后:身体需要促进凝血和修复。

· 恶性肿瘤:某些癌症本身就会引起身体的炎症反应,导致血小板增多。

这些情况下的血小板增多通常是轻度至中度的(例如在400-800×10^9/L之间),在原发性疾病得到治疗后,血小板计数通常会恢复正常。

2. 血小板增高与癌症的关联(副肿瘤现象)

当排除了上述常见的反应性原因后,持续且无法解释的血小板显著增高,就需要警惕它可能是某种潜在疾病的信号,其中就包括癌症。这种关联在医学上称为“副肿瘤综合征”——即由癌症引起的、但并非由肿瘤直接侵犯或转移导致的全身性表现。

· 机制:许多癌症细胞会分泌一些特殊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 IL-6),这些物质会刺激骨髓中的巨核细胞,使其生成更多的血小板。因此,血小板增高可以被看作是身体对癌症存在的一种“反应”。

· 研究证据:多项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确诊癌症前的数月甚至数年,部分患者就会出现持续的血小板增多症(通常指血小板计数 > 400或450×10^9/L)。这种关联在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胃癌等实体瘤中尤为明显。

· 风险程度:血小板计数越高,尤其是超过500或600×10^9/L,且原因不明时,其作为癌症预警信号的价值就越大。但请注意,这增加的是相对风险,而不是绝对风险。意味着与血小板正常的人相比,这群人患癌的几率更高,但其中绝大多数人仍然不会患癌。

3.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一种血液癌症)

还有一种情况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这本身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血癌的一种)。它是由于骨髓制造血细胞的干细胞本身发生了基因突变(如JAK2、CALR、MPL基因),导致血小板不受控制地过度生成。

· 特点:血小板计数通常非常高(常持续 > 600×10^9/L,甚至超过1000),且可能伴有脾肿大、血栓或出血症状。

· 与继发性增多的区别:需要通过基因检测、骨髓穿刺等检查来确诊。ET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的慢性疾病。

总结与建议

1. 不要恐慌:一次体检发现血小板轻度升高(如在400-500之间),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贫血等良性疾病。首先应回顾自己近期是否有感冒、发烧、铁摄入不足等情况。

2. 寻求专业诊断:如果血小板持续、显著升高,或者反复检查均高于正常值,务必去血液科就诊。医生会帮助你寻找原因。

3. 全面检查: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以下检查来鉴别原因:

· 血涂片检查:人工观察血细胞形态。

· 铁蛋白和血清铁检查:排除缺铁性贫血。

· 炎症指标检查:如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排查慢性炎症。

· 腹部B超:检查是否有脾肿大。

· 如果怀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或副肿瘤综合征,可能会进行JAK2等基因检测,甚至骨髓穿刺。

· 根据个人情况(如年龄、家族史、症状),医生也可能建议进行癌症筛查(如肠镜、胸部CT等)。

4. 关注其他症状:是否伴有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持续低烧、夜间盗汗、极度疲劳、身体出现包块等“报警”症状。如果血小板增高同时伴有这些症状,更需要提高警惕。

总而言之,血小板增高是身体发出的一个信号,提示我们需要关注健康。它可能是癌症的一个风险提示,但更多时候是其他良性问题的表现。正确的做法是重视它,并由专业医生来解读这个信号,而不是自行猜测和恐慌。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家中信   论坛守护神 6 分钟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血小板显著和持续地增高,确实被多项大型研究证实是多种癌症的潜在风险标志物(风险因素),但它本身不是确诊癌症的依据,更不是所有血小板增高的人都会得癌症。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26

粉丝51

帖子9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