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嘉友分享 七夕节是中国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的传统节日,又名乞巧节、女儿节 ...

nwd7pv29pk   论坛守护神 楼主 9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七夕节是中国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的传统节日,又名乞巧节、女儿节 。

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

起源与发展

七夕节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星宿崇拜,上古时期,织女星、牵牛星受到古人关注。战国末期秦朝初年,民间广为流行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故事。两汉时期,七夕由禁忌日转变为良辰吉日,节俗主题逐渐演变为男女的良宵欢会,牛郎织女也变成男耕女织的人物。魏晋南北朝时期,增加了祭拜牵牛、织女星,守夜许愿,祈求福寿子嗣等乞巧节俗。唐代宫廷内外流行七夕乞巧。宋代七夕节更加受到民众重视,出现了专卖乞巧用品的“乞巧市”。明清两代民间过七夕节更加普遍。辛亥革命时期,七夕节的庆祝活动由盛转衰。

节日习俗

- 乞巧:是七夕节最重要的习俗,方式多样,如穿针乞巧,女子比赛穿针,谁穿得快则乞到的巧越多;还有喜蛛应巧,把蜘蛛放在盒子里,第二天若织网又圆又密便是巧兆。中国南北方乞巧方式存在差异,南方讲究结彩楼、穿七孔针,北方有丢巧针于水中的习俗。



- 食俗:应节食品中巧果最为出名,主要材料是油面糖蜜。北方巧食多为面食,如山东民间七夕流行吃云面。在福建,人们会让织女品尝瓜果,以求保佑来年瓜果丰收。



- 其他习俗:系五色缕起源于西汉宫廷,是祈求夫妻恩爱的风俗。汉代还流行曝衣、晒书的风俗,主要是为了防止衣物、书籍虫蛀霉变。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

文化价值与传承

七夕节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也体现了古时人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2006年5月,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在甘肃西和、湖北郧西等地,仍保留着七夕“乞巧”习俗,其他地区也在不断创新传承方式。
Screenshot_20250829_06493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7)

大球   论坛守护神 9 小时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
每年农历
参与人数 1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3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行云流水   活跃之星 9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淄博
传统节日
参与人数 1宝石 +2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2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2

[发帖际遇]: 达尔文对行云流水 说:“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既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物种。”行云流水 听后得到了2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yuedi259   超级富豪 9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七夕节到了
参与人数 1宝石 +1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1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1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东方百川   世界首富 9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无锡
文件传输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萤火微凉浅草暖   论坛首富 9 小时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北京
了解一下。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nwd7pv29pk   论坛守护神 楼主 7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七夕节的起源与发展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步步为营   理财高手 2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起源与发展
[发帖际遇]: 神秘人对步步为营 说:“暴露缺点,心理反而健康,犯点小错误可以点醒自己,让你保持警觉性,避免在重大事件中翻船。”步步为营 听后得到了1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37

粉丝40

帖子118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