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监管趋严,中小银行罚单不断

飒爽   论坛守护神 楼主 1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北京
商业评论 09-19 08:35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9月12日披露的行政处罚书,再次将北京中关村银行推上风口浪尖。这家顶着“全国首家聚焦科技创新民营银行”光环的金融机构,因“向第三方付费吸储”“存贷挂钩”等四项违规,被处以140万元罚款,员工田野同步领受警告。这已是其2020年以来第四次收到监管罚单,累计罚款金额突破320万元。光环之下,中关村银行的合规漏洞与发展焦虑,正折射出整个民营银行群体在创新突围与风险管控间的艰难博弈。

回溯中关村银行的成立背景,其起点堪称“顶配”。2017年开业时,股东名单中集结了用友网络、碧水源、光线传媒等多家上市公司,首任董事长郭洪更是曾任中关村管委会主任,手握科技创新领域的资源与人脉。成立之初,该行便定下“服务科创企业”的差异化定位,宣称要依托科技手段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一度被视作民营银行探索特色发展路径的标杆。

但现实与愿景的落差,在开业数年后逐渐显现。从2020年因资产转让不合规首次被罚,到2022年因个人贷款管理漏洞领罚50万元,再到2023年因互联网贷款业务问题被罚130万元,直至此次四项违规叠加受罚,中关村银行的违规记录呈现“频次高、类型集中”的特点,核心问题始终围绕“存款吸收”“贷款管理”“数据安全”三大领域,暴露出内控体系的长期短板。

此次被罚的“通过第三方公司支付费用吸收存款”,本质上是高成本“买存款”的违规操作。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民营银行因缺乏物理网点,吸储能力天然弱于传统大行,部分机构便通过与第三方合作,以支付手续费、返点等方式拉存款。这种模式不仅推高银行负债成本,还可能引发行业恶性竞争,更违反《商业银行法》中“不得违反规定提高或者降低利率以及采用其他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明确要求。对于主打“科创服务”的中关村银行而言,此举与其“支持实体经济”的定位背道而驰——高负债成本最终会通过贷款利率转嫁到企业身上,反而加重小微企业融资负担。

“存贷挂钩”的违规行为,更是直接触碰监管红线。所谓“存贷挂钩”,即企业想要获得贷款,必须先在银行存入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或存款。这种操作看似降低了银行信贷风险,实则是将融资成本变相转嫁给企业。例如,某小微企业申请100万元贷款,若被要求存入20%保证金,实际可用资金仅80万元,却需按100万元本金支付利息,实际融资成本瞬间攀升25%。这与国家“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的政策导向严重相悖,也违背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

更值得警惕的是“数据管理不到位”这一违规点。在数字金融时代,银行掌握着海量客户隐私信息与交易数据,数据安全是金融机构的“生命线”。数据管理漏洞可能导致客户信息泄露,不仅侵犯消费者权益,还可能引发电信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此前,多家金融机构因数据泄露被重罚,监管部门对数据安全的管控力度持续升级。中关村银行作为一家以“科技”为标签的民营银行,在数据治理上出现漏洞,不仅暴露其风控能力不足,更削弱了市场对其科技赋能金融的信任。

此外,“互联网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指向该行在互联网贷款全流程中的风控缺陷。互联网贷款依托大数据建模审批,但若风控模型不完善、授信标准不严格、资金用途监测不到位,极易引发信贷风险。近年来,部分银行因互联网贷款“三查”不严,出现贷款资金流入房地产、股市等违规领域的情况,最终导致不良率攀升。中关村银行此次被罚,或暗示其在互联网贷款的客户资质审核、资金流向追踪等环节存在漏洞,若不及时整改,可能埋下资产质量隐患。

从业务模式来看,中关村银行的发展高度依赖第三方合作,这既是其弥补网点不足的无奈选择,也成为合规风险的重要源头。根据该行此前披露的合作名单,其合作机构涵盖获客、催收两大领域,涉及线下贷款中介、互联网平台、财险公司等多个类型,仅获客机构就超过10家,包括洋钱罐、奇富科技、恒昌等知名平台。大量第三方机构的介入,虽然帮助银行快速扩大客户规模,但也导致业务流程中的合规管控难度陡增。

以获客环节为例,第三方机构为追求业绩,可能存在虚假宣传、过度营销等问题,甚至为银行推荐不符合资质的客户;在催收环节,部分合作机构可能采用暴力催收、骚扰式催收等违规手段,侵犯消费者权益,最终将风险传导至银行。2023年该行因互联网贷款业务被罚,便与合作机构管理不当有关。此次再因“第三方吸储”违规,说明其在第三方合作的合规管控上并未吸取教训,仍未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

财务数据层面,中关村银行看似保持着增长态势。2025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收10.31亿元,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和17.5%,成长性优于部分同行。但营收与利润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业务规模的扩张,而规模扩张又高度依赖第三方合作与高成本吸储,这种“重规模、轻合规”的发展模式,显然难以持续。一旦监管收紧第三方合作政策,或高成本吸储模式难以为继,其业绩增长将面临巨大压力。

中关村银行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中国民营银行群体发展现状的缩影。自2014年首批民营银行获批以来,民营银行数量已达19家,但多数机构面临着“创新难、风控难、差异化难”的三重困境。

在创新层面,民营银行普遍试图依托科技手段突破传统银行的业务边界,但创新与合规的边界往往难以把握。部分机构为追求“差异化”,在互联网贷款、第三方合作等领域大胆尝试,却忽视了合规底线,最终陷入“创新即违规”的怪圈。

在规模扩张层面,由于缺乏物理网点,民营银行不得不依赖第三方机构获客、吸储,这导致其对合作方的依赖度极高,风控主权逐渐旁落。一旦合作方出现合规问题,银行便会被牵连受罚,此前已有多家民营银行因第三方合作违规收到罚单。

在差异化定位层面,多数民营银行成立时均宣称“服务小微企业”“支持科创产业”,但实际运营中,由于小微企业风险高、抵押物少,不少机构仍倾向于开展传统存贷业务,导致业务模式与传统银行趋同,陷入“同质化竞争”的红海。中关村银行虽定位“科创服务”,但从其违规行为与合作机构类型来看,仍未完全脱离传统存贷业务的路径依赖。

监管环境的持续收紧,更让民营银行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压缩。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针对民营银行的监管政策不断细化,从互联网贷款管理、第三方合作管控,到数据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触角覆盖业务全流程。在“强监管”背景下,民营银行以往依赖的“打擦边球”“钻政策漏洞”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回归合规经营的本源。

对于中关村银行而言,此次140万元罚款不仅是资金上的损失,更损害了其“科技+科创”的品牌形象。若想扭转困局,需从三方面着手:一是重构内控体系,针对存款吸收、贷款管理、数据安全等核心领域建立全流程合规管控机制,杜绝“屡罚屡犯”;二是优化业务模式,减少对高成本第三方吸储的依赖,依托股东资源与科技能力,深耕科创企业客群,真正实现差异化发展;三是加强第三方合作管控,建立合作机构准入、考核、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防范合作风险传导。

对于整个民营银行群体而言,中关村银行的案例是一次深刻警示:在金融监管日益严格、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唯有摒弃“重规模、轻合规”“重短期、轻长期”的发展思维,真正依托科技赋能、聚焦特色领域、坚守合规底线,才能在支持实体经济与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否则,再多的“光环”与“资源”,也难以掩盖合规漏洞与发展失衡的隐患,最终可能在行业洗牌中被淘汰。

民营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其创新价值与市场作用不容忽视。但创新绝不能成为违规的借口,规模扩张更不能以牺牲合规为代价。唯有守住合规底线,才能筑牢发展根基,真正成为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这既是中关村银行需要吸取的教训,也是所有民营银行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_c14fec0e-0c05-4c96-9d17-5e61a4e824b8.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3)

论坛精灵   社区管理 1 小时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北京
2019年5月10日,嘉银金科在美国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成功上市:https://club.youdaocaifu.com/clubThreadDetail-2418438-1.html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nwd7pv29pk   论坛守护神 1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了解一下
参与人数 1宝石 +2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2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2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何处不湘逢   活跃之星 1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广西梧州
应该了解一下
参与人数 1宝石 +1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1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1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139

粉丝804

帖子112969